這一日,白天里,再沒有異事發生。入夜以后,因為走的并非是尋常客船的水路,一時之間,找不到適宜的地方泊船休息,那船家只好把舵夜航。所幸的是,這一段江面十分開闊,來往船只稀少,雖然烏云蔽月,四野無光,卻并不擔心夜航會撞到其它的航船。
到了午夜時分,蕭玄直、張玄歧都朦朧睡去,這時,船頭忽然連續傳來咚、咚沉悶的撞擊聲。袁師道正在打坐,聽到聲音不對,起身到船頭查看,只見黑漆漆的江面上,似乎有許多體形巨大的漂浮物,不住地撞上船頭,發出一聲聲的悶響。
袁師道隨身摸出一支犀角,右手掌心在犀角上摩了摩,只見犀角發出瑩瑩的白光,懸浮在他的身前。袁師道向著那犀角,隔空一掌,拍了過去。一陣尖嘯聲中,只見那犀角疾速向高空飛去,越飛越高,突然放射出一片耀眼的白光,將江面照亮。
袁師道看不見則已,這時一看之下,饒是他久涉江湖,見識非凡,也是頭皮一陣發麻。只見白茫茫的大江之上,竟然漂滿了浮尸,一眼望不到頭。浮尸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其間有些體形極小,以草墊包裹的,只怕還是出生不久的孩童。這些浮尸,都是清一色的身著白衣,在犀角的白光照耀之下,看上去十分詭異。
這時,只見那犀角從高空中慢慢掉落,跌入江中,也不熄滅,只是緩緩下沉,仿佛此時太陽正從江底升起一般,照得江水無比透明。在這明亮透明的江水之上,密密匝匝,漂滿了各色的浮尸,情形看上去詭異之極。
那船家在燃犀的光照之中,也看到了遍江浮尸,頓時雙腿一軟,跪倒在甲板上,不住地磕頭祈禱,嘴里直說:“龍王爺,老天爺,保佑保佑……”
蕭玄直、張玄歧這時被犀角的尖利嘯聲驚醒,也都跑上了甲板,看到了這驚人的一幕。兩人都是脊背生寒,驚呼不已。袁師道與他們在船頭站立良久,多方猜測,到底也猜不出,前方發生了什么樣的變故,才會造成這種地獄般的慘象。
袁師道見蕭玄直師兄弟,還有那船家都已經亂了方寸,手足無措,于是先到船尾,安撫好船家,命他盡量避開浮尸,繼續駕船前行,又拉著蕭玄直、張玄歧進艙閑談,等待天明,再見機行事。
所幸一夜無事。到了天明時分,江上的浮尸已經少了許多,只是零零星星,有一兩具從船身附近漂過。三人回想夜間見到的浮尸的規模,都說如果不是發生了重大的天災,或者戰亂屠城,以致一城一地的人死絕了,斷然不會出現這么多的浮尸。可是,天下承平已久,又不曾聽聞哪里發生死傷慘重的天災,一下子出現這么多的死尸,到底從何而來?
經過這件異事,那船家死活不肯再繼續前行,好說歹說,還是退還了袁師道的傭金,在大江分汊處的一個渡口,將袁師道一行人放下,便駕船掉頭離去了。
袁師道三人離舟上岸,只見四周是一片荒山峻嶺,野渡無人,看上去荒廢已久。好在三人并非常人,翻山越嶺,都不在話下,于是沿著江岸,尋路前行,不到半天的工夫,便到了一處名為觀音巖的所在。
觀音巖是臨江的一處集鎮,街道房舍依山而建。山腰之上,天然生成一塊巨巖,形似觀音大士的坐像,觀音巖便是因此而得名,甚是好認。袁師道此前已經打聽清楚,此地離酆都古城不到百里。他見已經到了觀音巖,便想稍事休息,找人打探一下酆都的情形。誰知道,進到集鎮里面,沿街一看,四處竟然空無一人。
三人站在空蕩蕩的街道上,四周萬籟無聲,不僅沒有市集中應有的雞鳴狗吠之聲,甚至連蟲鳴鳥叫的聲音,都聽不到分毫。三人心中都感覺怪異莫名,知道眼前的這種情形,多半與江中的大片浮尸有關,只是此事無頭無緒,不知道從何查起。
袁師道見觀音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