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走到大殿之前,只見殿門緊閉,殿前匾額上,書有逍遙宮三個大字,四周卻是無人露面,遠近也沒有一絲人聲。三人微覺詫異,見大殿之前懸了一塊云板,張玄歧便走上前去,輕輕敲了一下。
云板輕響聲中,殿門半開,走出來一個身著青衫的少年。那少年似乎知道三人的來意,行了個禮,也不多話,示意三人跟著他走。
三人記得袁師道說過,到了逍遙山,須得出示他山之石,以證明身份來意,這時見那少年似乎一切了然于胸,也不查驗他們的他山之石,心中更覺詫異。
那少年帶領三人在大殿中行過禮,便繞過大殿,向山洞后方走去。走了大約一盞茶的工夫,此時距離入口處已經很遠,山洞中竟然仍是十分亮堂。三人不明所以,只是覺得逍遙山這般的神仙洞府,自然處處不同于凡間,口中都是嘖嘖稱奇。
這時,轉過一處石壁,眼前景觀洞開,山洞之中,似乎憑空出現一個山谷。山谷盡頭,一個豁大的洞口直通山外。這山谷之中,庭院樓閣,重重疊疊,煙柳池塘,畫橋假山,一應俱全……在半山的山洞之中,居然出現這般清麗的人間景觀,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那少年帶領三人下到谷中,尋了一處獨門小院安頓下來,略作交待,不等三人開口盤問,便飄然離去。
張玄歧與黑白無常在小院周圍查看一番,大約知道,大殿的所在,是逍遙山的前山,地勢較高,此處山谷的所在,則是逍遙山的后山。初到逍遙山的人,往往誤以為逍遙宮藏身于天坑之中,埋于地下,實則這天坑便是逍遙山的一部分。只不過山體大而中空,成了逍遙山的神仙福地。
三人走到后山的山洞口,只見洞外是一個方圓十余丈的大平臺,平臺下方,是刀削一般的萬丈懸崖。站在平臺邊抬眼望去,眼前是一座座高聳的石峰,如同槍戟林立一般,形成一望無際的石林,景觀極為獨特。
三人在逍遙山中四處游玩一番,一路上不見一個人影,心知逍遙山弟子為數不多,大概平日里都是各自埋頭修行,所以輕易難得碰面。張玄歧自幼在天龍山長大,習慣了一眾同齡弟子在一起共同修行,平日里嬉笑打鬧,玩到一處,這時見逍遙山如此冷清,一時頗為失落。
三人回到住處,不多久,天色昏暗,便有僮仆送了飯食過來。逍遙山的飲食甚是清簡,黑白無常吃慣了山珍海味,口味刁鉆,對此便頗有怨言。張玄歧倒是不太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