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無垢、厲無咎見袁師道堂而皇之地說出這樣一番話,有理有據,令人難以辯駁,兩人的臉上,同時流露出了得意之色。
元無垢轉向烏有先生,躬身說道:“師尊,袁先生的意思,便是我和無咎的意思。丁午行刺一事,事實俱在,不容否認,該當如何處置,請師尊示下!”
烏有先生對著袁師道說道:“袁兄的意思,也就是我的意思。我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也不趕盡殺絕。十三太保從此解散,除了丁午之外,其他人鞭笞一百,通通逐出烏有之鄉,終生不得踏足烏有之鄉一步。丁午罪大惡極,滅其三族,擇日公開處刑。”
烏有先生說完這些,元無垢、厲無咎齊齊跪在地上,丁午手腳一軟,癱成一團。
袁師道見烏有先生殺伐決斷,毫不拖泥帶水,知道他經營烏有之鄉這么多年,已經被鄉民奉為神明,不容質疑,因此養成了高高在上、獨斷專行的氣質。
烏有之鄉并不是建造極樂仙宮的好地方,不然的話,留在這里,倒是一舉兩得。不過,烏有之鄉這方土地雖然價值不大,但是烏有先生的治理之道,以及他手下的嚴霜、辛寒、元無垢、厲無咎這些忠實門人,或文或武,各有所長,倒是可以取為己用。袁師道想到這里,心里的一個念頭漸漸成型。
三日之后,正午時分,按照烏有先生的意旨,烏有之鄉在公祠之外,對逆徒丁午及其三族,進行公開處刑。
烏有之鄉的最早一批鄉民,原本都是烏有先生的信徒,來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并非同姓同族。因此,烏有之鄉并沒有一家一姓的祠堂,而是按照烏有先生的想法,建造了一座公祠。
這座公祠,既可以祭祀各姓的祖先,更為重要的用途,則是日常用來對鄉民宣講烏有先生的意旨。
公祠外面,是一片寬闊的空地,地面鋪以石板,一塵不染。空地的另一頭,與公祠相對的,則是一個寬大的戲臺。烏有之鄉日常對人進行公開處罰,都是
(本章未完,請翻頁)
在這個戲臺上面舉行。
烏有之鄉自建成以來,雖然刑罰殺戮,時時難免,但是公開處死三族,這還是頭一遭。因此,消息一傳出,遠近的鄉民便紛至沓來,都匯聚在了這片空地上。
此時,戲臺上面,烏有先生等人已經就坐。臺上對著鄉民跪成兩排的,正是丁午及其三族,一共三十六口人。除了丁午之外,其他人的嘴中,都塞上了麻核,以防亂喊亂叫,擾亂刑場。
戲臺的兩側,各自排開六名掌刑快手。一般的劊子手,這時都是手握一柄系著紅綢的鬼頭大刀。而這一十二名掌刑快手,手中拿的,卻是一個黃色的竹筒。
許多鄉民第一次見到這種情形,不知道這竹筒到底要派上什么用場,一時議論紛紛。但是,他們又沒有一人敢大聲說話,空地之上,盡是嗡嗡的低沉說話聲。
監刑的厲無咎見時辰已到,沖著端坐在戲臺中央的烏有先生行了個禮,隨即轉過身來,目光掃視全場,示意大家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