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在感悟文學之道,而這首詩對求學本真的理解,對他來說,就是一個完美的契機……
秦省看著沈顧的目光,既有著對他藏不住的欣賞,也有著發自內心的感激。
而沈顧此時正看著秦省抄錄的詩詞,他發現……上面竟然有氣的流動……
于是,他凝神聚氣,用氣感受著……
然后,他發現自己的心神……竟然進入到了一個新的世界里……
這里,有一座高高的金色書山屹立其中,高聳入云,無比厚重。書山路上,有很多學子正孜孜不倦地吸收著每一層山路對應的知識,并努力地往上走,最后憑著勤奮和努力走出了一條登上山頂的書山路……
而另一邊,是一片無邊無際的金色書海。書海里,有很多學子正乘著扁舟在書海里努力地前行著,堅持不懈地吸收著書海里的知識,最后也憑著刻苦走出了一條能辨別方向的航路……
這是在……這句詩的意境里?!而且……還是在氣形成的意境里?!
難道這就是……儒修的手段?!
真是……太玄妙了……
沈顧震驚地想道。
其實之前他看到書院牌匾上的“江州書院”四個大字時,也注意到了上面有氣的流動,但并沒有像現在感覺這么強烈。
當時他也用
(本章未完,請翻頁)
氣簡單地感知了,但沒有感知到里面有特別的意境……
從字跡上可以確定,牌匾上的字應該也是出自秦老之手……
沈顧感受了一會兒,心神便從意境里退了出來……
他覺得差不多該進入今日的主題了,便對著眾多學子說道。
“學無止境,詩詞的創作和品鑒也是如此……對于詩詞科的講授,主要還是通過對詩詞的品鑒,包括意境、主題、靈感、創作思路等方面,去感悟詩詞……有了更多的感悟,才有可能作下好的詩詞……”
他的授課想法是,會先對一些好詩好詞進行詳細的、多角度的綜合品鑒。這些詩詞,可以拿他之前作下的《迢迢牽牛星》和《水調歌頭》,或者是作出新的詩詞。然后再讓學子們針對不同的主題,作出不同的詩詞,公布出來,大家一起交流品評。
學子們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沈兄所言極是。”
秦省見沈顧要正式授課,便問道:“小友,不知老夫可否留下來旁聽?”
他對沈顧會如何講授詩詞,如何品鑒詩詞還是很好奇的。
因為沈顧在公眾場合只顯露過自己作詩作詞方面的才華,并未曾在現場品評過任何一首詩詞,談過自己對詩詞的理解。
沈顧欣然笑道:“當然,秦老請便……”
秦省點了點頭,在屋室里隨意找了個地方落座。
沈顧說道:“最近我剛作了一首新詩,詩名是《歸園田居》,今日便拿出來同大家一起品讀吧……”
“哦?!沈兄的新作?!”
“《歸園田居》?!看來應該是以田園為主題……”
“我還以為沈兄會同我們一起品鑒他之前作下的《迢迢牽牛星》或是《水調歌頭》,沒想到竟然是新作!”
“是啊!畢竟沈兄的新作可是很難見到的啊!”
“之前的兩首詩詞都是在沈兄在詩會上所作,一首是在聆音閣的七夕詩會,一首是在中秋的聽雨園詩會。除此之外,平日里可從未見過沈兄公開過自己的詩作啊!”
“所以啊,我們有眼福了!”
“不止今日,以后說不定能見到沈兄更多的詩作!”
“是啊!這就是沈兄當我們甲字班教習的好處了!”
“哈哈哈,是我們甲字班的好處……”
沈顧提筆在宣紙上寫下了《歸園田居》這首詩: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