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模擬上天建城的觀念早在先秦之際即以形成。為了解天象對古代都城規劃的影響,首先應了解人類對天象的認識過程。人類對天象的認識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地對天的關系,第二階段則是天對地的關系。
由于天地相通,所以人類社會所有的一切在上天都能找到與之相對應的位置,《史記·天官書五》:“天文有五官”,“星座有尊卑”,天官“若人之官曹列位”。在中國古代的星圖中,不僅有天皇大帝、上將、上相、尚書、少尉、嬪、妃、太子,而且還有列肆、市樓、天倉、天河、天街等各種星座之名,人類社會所特有的產物都被移植到星空之上,而日月星辰就是上天世界的基本組成單元。這就是古人在認識自然的過程中對天地關系的初步認識。
但這僅是古人認識天地關系的第一步,即由地向天的對應階段,也就是將人類的社會模式移植到星空的過程。
當然,人們很自然地把上天這個理想境界逐漸搬回地上,做到“王者封國,上應列宿之位”;《白虎通義》卷一:“天則有列宿,地則有州城”;即把人類賦予上天的某些理想模式在人類社會中再現,這就是天地關系認識過程的第二步,即由天向地的對應階段。正是這種由天向地的對應關系,對我國古代的都城規劃和城市建設產生了重要影響。
筆者幾次前往中國最美鄉村——婺源游玩,考察當地風水,這里的建筑真的很美,完全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地,那是一種享受。
這種模仿天象來建筑風水的方法,就是古人所提出的“法天象地”原則,現在我們的天星風水學就是根據這個原理慢慢發展起來的!”
-------------------------------------
顧墨聽到這里,確實心中有些反感,怎么這個李招娣今天這么反常?!按理來說,自己的手腕上可是有蛇骨手鏈的!自己的一舉一動,李招娣不是應該很了解嗎?!那她為什么今天說了這么多?!難道,她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李招娣一下子強行給顧墨灌輸了這么一大堆話然后看司命大人似乎對這些不了解也就用通俗的語言解釋道:“法天象地不同于七十二般變化,法天象地可以化為身高萬丈。”
顧墨聽后整個人更加迷糊了:“還是沒懂!”
李招娣笑了一下:“大人,說白了就是變大身形!”
顧墨聽到這里才恍然大悟。“哦~這樣啊!可我只是通過試煉也沒干別的啊!”
李招娣搖了搖頭:“大人,您還真把自己當普通人么?”
顧墨聽后也是認同了這個事實。
聊著聊著泡面就已經泡好了,李招娣抬眼看去恭恭敬敬地說:“大人,屬下出入不便也該回去了。”
顧墨嗯了一聲,李招娣就憑空消失不見。
顧墨揭開泡面苦笑了一下:“普通人么?”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