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訝的是,新來的領主竟然比荷蘭人要好上千倍百倍。
從前荷蘭人統治這里的時候,經常強迫原住民進行各種勞動,包括修建普羅民遮城。除此之外,還向原住民征收重稅,強行低價收購原住民手中的皮毛和糧食。
結果新來的領主完全改變了這些。
竟然還允許他們的孩子讀書識字。
原住民只是生產力落后了一些,見識狹窄了一些,但不代表就很愚蠢。
尤其是來來回回見識了那么多的外來者,看到了許多新奇強大的東西,當然知道什么是好的。
奈何從前來到這里的,不管是漢人、還是荷蘭人,都對他們非常輕視,只是將他們當成了奴役的對象。
原住民稍有不滿和反抗,就會遭到慘烈的鎮壓。
一些不堪壓迫的原住民,只好不斷的向高山上轉移。越發的生活困苦,也跟文明社會漸行漸遠。
夏國的寬容,讓他們看到了過好日子的希望。
這些原住民代表回去之后,立刻進行了廣泛的宣傳。
所有的原住民都將信將疑,生怕其中有什么陰謀詭計。最后經過商量,決定派遣一小部分人前來普羅民遮城試探一番。
結果他們攜帶的毛皮、藥材等貨物,就在城下由夏國官員主持,以非常合理的價格售賣給了福建過來的商人。
不但如此,當這些原住民提出希望能夠將賺到的銀子換成生活必須的鹽巴、布料等物資時,夏國的官員也是制定了合理的價格。
原住民用同樣的銀子,卻買到了比以往更多的東西,當真是歡天喜地,也對新政權有了切身的體會。
有了一個好的開端,原住民漸漸的開始接受夏國的存在。
接收地盤,穩定原住民,都做得很不錯。
夏國一開始就在臺灣南部地區站穩了腳跟。
直到這時,左華才派人去尋找臺灣島上的鄭氏勢力,傳達招撫的意圖。
給荷蘭人擔任通譯的何斌,主動承接了這個任務。
何斌本來就跟鄭氏關系非常匪淺,又因為在荷蘭人的身旁,所以全程了解了夏國同鄭氏的戰爭。
對于夏國的強大,有著明確的認知。
他生怕鄭氏在臺灣島上的勢力不分好歹,選擇硬扛,遭遇滅頂之災。
鄭氏在臺灣島上的首領名叫郭懷一。
此人既是臺灣島上的原住民,也是十八芝之一。
只不過和縱橫大海、以海盜為生的其他首領不同,郭懷一主要活動在陸地上,帶領移民過來的漢人開墾經營,已經占據了一塊極大的地盤。
“這是一官給你們的信。如今夏軍已經登陸臺灣,不日就要過來。夏國非常寬容,善待百姓,更不會搶略你們的財富。只要你們真心歸降,從今以后便可以在此繼續安居樂業。”
何斌將鄭芝龍的信遞給了郭懷一。
島上的首領們湊在一起,開始緊張的商議起來。
看\明左\就\記\住\域\名\\
ibiqu,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