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萬秦軍人馬鋪開,在邯鄲八百里開外,呈鉗形,兵分三路,兵車千乘,攻城弩萬余架,騎兵近十萬,步兵二十萬。
大軍所在處,散發的殺氣,將天上的云層沖散,萬里晴空。
刷!
數十萬人齊射,箭矢如落雨般覆蓋了趙境城池。
每十萬秦軍為一隊,形成的兵陣合擊之術,構建出一條圖騰黑龍和一只玄鳥,遮天蔽日。
城池的防御體系,在玄鳥的火焰攻擊下搖搖欲墜。
隨后一聲巨響,大地龜裂,城池崩塌。
卻是圖騰黑龍撞在了城墻上,攜萬鈞重力,徹底摧毀了城池的防御。
城內各處祭刻的陣紋全部崩斷,連地面亦出現一道道扭曲的溝壑。
城墻上,李牧臉色蒼白,司馬尚失魂落魄的跪倒。
大趙完了。
李牧輸的不是兵法韜略,而是兩國的國力,兵力,軍備的強弱,趙都遠遠落后於秦,換成任何一個將領,都得輸。
秦軍后陣,王翦遙遙眺望城頭。
“大將軍,卑職有一事不明。”內史騰問。
王翦道:“可是初時為何不直接讓你麾下所部,與我匯合,以三十萬兵員一起伐趙?”
內史騰道:“正是,若初時便以三十萬兵員攻趙,或許能更早一步破開李牧的阻擋。”
王翦道:“此為大王的決定,大王考慮的是更長遠的目標,許多事,要借助攻趙來推動完成。
包括伐趙以后,如何安撫趙人,甚至攻伐其他幾國都需要早作安排。
且初時趙人斗志遠不如現在低落,當時大軍壓上,消耗必數倍於現在。
正是因為你部蟄伏不出,我大秦始終留有余力,才壓得蠢蠢欲動的魏人不敢出兵參戰,否則豈能安心伐趙?
所以你這支兵馬,或早或晚都不合適,此正是最佳時機。”
內史騰若有所悟。
八月初,秦軍破邯鄲八百里外轂(gu)城。
趙將李牧,在兵敗后放棄反抗,被秦軍所俘。
次日,秦大軍推進。
趙王再次派出趙蔥,顏聚兩員將領,率趙人殘余部眾,試圖抵御秦軍。
被王翦一路平推,用時數日,便連破趙蔥,顏聚兩部兵馬。
至此時,趙人大勢已去。
八月末,另一路楊瑞和所部,也連破趙人,在邯鄲兩百里外,和王翦合兵,以無可阻擋之勢,逼近邯鄲。
趙境已是全線崩潰的局面。
這時的邯鄲城內,一片混亂,趙人眾臣惶恐不安,棄城而逃者比比皆是。
而在城外,秦軍在黃昏后扎營。
距離邯鄲已不足百里,明日便能到達邯鄲城下。
軍營的一座帳幕內,李牧面色平靜的看著掀簾而入的王翦:“王將軍竟有瑕來見我這敗軍之將。”
王翦謙和道:“當世武將中,唯李牧將軍一生所戰,多是在對戰匈奴外族,王翦自愧不如,對李將軍只有敬佩之心。
秦趙之戰,李將軍輸的是兩國的國力差距,非人力所能彌補。”
李牧嘆道:“敗軍之將何以言勇,吾任憑爾等所俘,是想在最后去咸陽見一見秦王,有些事想當面請教。”
王翦轉身去掀開帳幕的幕簾,趙淮中從門外昂然走入。
李牧身軀一震,沒想到趙淮中會突然出現在這里。
他緩緩起身:“秦王。”
“此為我的一具法身,不是本尊,但此法身與寡人本身意識相通。將軍請坐,有話但說無妨。”
趙淮中在賬內從容落座,王翦則站到了他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