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怎么了?為何如此震驚?難道這李家的李二,不是個領兵統帥的好將軍?”楊廣疑惑問道。
莊凡在心里表示,李二怎么可能不是好將軍,人家的軍事能力,甩你十條街啊!
聽沒聽說過一句話,叫做“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意思是從古至今,能領兵打仗的皇帝最厲害的是李世民,其次是朱元璋,沒人能超他們。
在偉人看來,在總體處于弱勢情況下,關鍵在于掌握主動權,致人而不致于人,從而造成相對的強勢,以相對的強勢敵相對的弱勢,各個殲滅敵人,最終由弱變強戰勝敵人。這是中國兵法的精妙之處,他認為李世民得此精髓,以此戰法馳騁天下無敵手。
那位偉人還說過:“打仗要像唐太宗那樣,先守不攻,讓敵人進攻,不準士兵談論進攻的事,談論者殺。待敵人屢攻不克,兵士氣憤已極,才下令反攻,一攻即勝。這樣一可練兵,二可練民。”
連偉人一再流露對李世民能征善戰的贊賞,對李世民褒揚有加。
根據史書的記載,李世民的軍事才能在十六歲時就嶄露頭角。
《新唐書》記載,北巡的隋煬帝楊廣,被突厥始畢可汗突襲圍在了雁門,四十一座城池淪陷了三十九座,沒辦法,只好寫下詔書投入南去的汾水中,希望能有人前去救援。
年僅十六歲的李世民這時剛投軍不久,是屯衛將軍云定興的部下。
在準確地分析了敵我形勢的基礎上,李世民向云定興提出了增援建議:
目前敵眾我寡,不宜直接投入戰斗,可在白天遍插旌旗,夜里緊擂戰鼓,威而不發,形成大軍壓境之勢以迷惑敵軍。突厥果然上當,雁門之圍不戰而解。
這正是《孫子兵法·謀攻篇》中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一個十六歲的孩子用兵能到如此水平,你敢說他不是萬中無一的軍事天才!
莊凡說道,“這位李世民,帶兵打仗,確實極為厲害,未來他的能力,將遠遠高出所有人幾個層次。”
楊廣沒有絲毫擔憂,因為獲得一位天才良將,還在那沾沾自喜呢,笑著說道:
“原來如此,朕還以為挖掘的這一位少年天才,是個酒囊飯袋呢!”
這家伙真是飄飄然了。
莊凡表情認真,一字字說道,“有句話這么說,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楊廣好奇問道,“想不到啊,這李二居然能青史留名至此!”
接下來的一句話,楊廣是徹底笑不出來了。
莊凡說道,“這句話是所有古老朝代能領兵打仗的皇帝,你能明白嗎?”
“皇帝?”
“排名?”
“這李二?”
“他與朕一個年代,莫非……”楊廣也不傻,一下想通其中意味,頓時嚇得面色慘白,他身后傾城傾國的蕭皇后,同樣被驚得花容失色。
“隋唐隋唐,按照歷史的腳本,在隋朝之后,便是李家的天下,而這位李二,絕對牛逼到天際,唐朝的大半江山,都是他領兵打下來的。”
莊凡坐下,繼續說道,“不過如今有我修整歷史,你不必太過擔心。”
楊廣的眼神,已經充斥著可怕的殺意,如果此時在皇宮,又聽到莊凡的“仙語”!
絕對會大發雷霆,會發布詔書,將太原李家全部鏟滅,以絕后患。
一時間,楊廣絲毫沒有來時的春風得意,坐在那,臉色難看至極。
哪怕是國色天香的蕭皇后安慰,也沒有什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