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沒有軸承,但是鐵還是普遍使用的,一般來說,普通平民會在軸上套鐵箍,在輪子上鑲上鐵圈,然后在金屬上面涂上牛油,也是很滑潤了。
當然那些作戰用的車輛,官家的車的設施會更好。采用剛柔相濟的木料,外包銅或鐵皮,輪箍也是很考究的金屬材料,銅鉻合金,百煉鋼等,堅韌耐磨,比軸承效果差些,但是驅動行進載重是沒問題的。
說一說,凡是車,必有的就是車輛的“行走機構”車軸、車輪、軸承,只有這樣,車輛才能負重前行,這其中最關鍵的部件就是軸承。
現代人已經解決了車輪與車軸的摩擦問題。
而今日,莊凡就是為古代各個皇朝,解決這關于“行走機構”的問題。
當然,以古代的工藝條件,想要制作出現代的軸承,難如登天。
“各位,這是幾個改進的軸承,你們先看看。”莊凡手一翻,從空間內,將幾個金色軸承轉移出來,放置在桌上,劉邦幾個皇帝立刻端詳,查看。
這些軸承,大概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產品。
并沒有如今時代的先進。
按照莊凡的猜測,以古代的技術工藝,應該勉強能制作這種老式軸承。
為什么要將軸承技術帶回古代?
莊凡的考慮很仔細,首先第一點,有了更先進的馬車,運送糧餉,軍械等等物品,效率更高。
俗話說,打仗是什么?
打的就是后勤保證。
有了更先進的馬車,物質可以源源不斷運送到前線,并且效率更快,節省時間的同時,也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比如十萬人出征。
征調的民夫就要幾十萬人,這些民夫的吃喝拉撒,本身就是巨大的開銷。
槍炮一響,黃金萬兩,也是由此而來。
除此之外,可以重新啟用春秋戰國時代的“馬車絞殺術”!
在飛速移動的馬車上,裝置收割長刀,所過之處,可以輕易斬殺敵人的戰馬,連人帶馬一齊斬落。
冷兵器時代輕騎兵vs戰車,采用對沖作戰,想必戰況已經非常激烈,因為常理來說輕騎兵的機動性非常高,最有效的殺傷是沖鋒,突襲,而且針對步兵作戰時候較多。如若面對馬拉的戰車,在質量上不占優勢,而且古代的戰車為了絞殺步兵和其他輕騎兵,會在輪子軸承上裝滾刀,砍馬腿,所以這個沖擊效果可想而知。
當然平原之上也受制于武器的長度,數量的優勢,馬匹的程度。總的來說戰車沖鋒雖然機動性不如輕騎兵,但是對沖時,是有絕對優勢的。
“先生,你這是否有馬車?這種軸承看著工藝非凡,我想確定它的穩定性。”岳飛問道,不得不說,岳飛的洞察力還是很強的。
“沒有!”莊凡搖頭。
“岳將軍,你立刻回宮,戰馬與戰車一同帶過來。”趙構很快醒悟過來。
“樊噲,你也返回皇宮,將最好的戰馬,最好的馬車帶來。”劉邦下命令。
剩余的兩個皇帝呢?
楊廣和李隆基,他們過來,可沒有帶任何一個將軍,只帶了皇后與貴妃,總不能讓嬌生慣養的美人,回去駕馭馬車吧?她們也干不來啊!
沒有猶豫半秒,兩個皇帝親自返回各自的皇宮,要帶來各自朝代的戰馬馬車。
這些皇帝精明著呢!
誰都不想落人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