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蓉,你打算怎樣恢復大漢的國力?”莊凡平靜問道。
這是一個考核。
回答完美了。
才有回家的資格。
當年莊凡看上她,不是因為她的容貌,而是她舉止投足間,有其他女子不曾有的睿智。
“回先生,語蓉的計劃,是仿照宋朝初期的模式,前十年,以農業為主,以科技工業為輔,國家積累到一定財富時,在進行一次科技改革。”
宋朝初期?
農業為主?
莊凡沒有急著反駁,問道,“宋朝時期,距離你們大漢已經過去一千多年,各個方面都已經發展完善,他們的那一套法子,也許不適合呢?”
語蓉公主似乎早有預料,回道,“先生,你不是經常說一句話嗎?實踐才是真道理,不去實踐,又怎么能了解,那套發展模式不適合呢?”
莊凡道,“這關乎一個國家的興亡,可沒有時間給你實踐。”
此話一出。
語蓉公主瞬間沒話了,或者說不知道怎么接了。
現在的大漢,危機四伏,哪怕是休養生息的策略,也很難挺過去了。
想要強大起來,必須要用其他的法子。
正所謂重病需要猛藥治。
這跟治理一個國家有相同之處,對于千瘡百孔的大漢而言,沒有慢慢恢復生產力的時間。
如今劉邦御駕親征,柱國大將軍韓信指揮兵馬,抵擋北境近兩百萬的羅馬軍隊。
哪怕是贏了。
也是慘勝,需要消耗大量的糧食,馬匹,糧草,軍餉,軍械……
以大漢國內的情況,日后也支撐不了一支軍隊打仗,接下來會出現什么問題?
羅馬帝國的軍隊席卷而來呢?
還怎么阻擋?
“語蓉,我可以明確告訴你,你父親的大漢,僅有大半年左右的喘息時間。”
“大半年時間內,經濟恢復不過來,依舊是寒冬。”
“你的農業發展計劃,在你家鄉的土地上,根本不可能如愿發展起來。”
……
大半年時間,其實已經算多了,嚴格來估算的話,也就三個月至五個月左右。
畢竟人家戰敗的羅馬帝國,肯定不甘心啊!
看到你這個東方大國,搖搖欲墜,連軍餉都發不出來,連戰馬都養不出來,連糧食都運不出來,這么好的時機,以西方統帥屋大維的智商,不可能不心動。
“先生?百余天時間,能干什么?農作物也才成熟一季而已啊!”樊噲的女兒樂菱說話。
“這就是問題關鍵所在,要在百余天時間內,增加大漢的財富,提升國內民生,經濟。”
莊凡繼續道,“要在這么短時間內,讓大漢直接變成經濟強國,你們覺得有法子嗎?”
古代社會的主要經濟體制其實非常單一,簡單的說就是以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為主體,然后通過自給自足的方式進行經濟建設。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經濟,再加上輔助經濟措施畜牧業,基本上就是古代社會經濟體制的整體構成模式。
如果從這種單一化的經濟模式去分析,可以得知古代社會的主要經濟特征,其實就是靠天吃飯的自然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