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經濟體制對氣候變化的依賴十分嚴重,同時對于生產力進步的需求也十分迫切。在這種經濟體制的束縛之下,廣大老百姓的生活一直處于中下水平。
清風襲來,皓月當空,莊園里一片清幽。
“先生,除非是天上掉大餅,掉黃金,才有可能達到你說的目標。”樂菱說道。
“恩,估計大漢很多百姓,都要被大餅砸暈,被黃金砸得頭破血流。”莊凡也調侃了一句。
語蓉公主依舊是臉色沉重,她是大漢的公主,要為整個國家考慮。
“先生,如果發展商業經濟呢?”她問道。
“可行!”
“語蓉,按照你這些時日,研究的各個帝國朝代歷史,在百余天時間,你覺得大漢的經濟,能達到怎樣的地步?”
“可以通俗點來說,就用GDP來計算,你估算一個數值。”
莊凡記得,漢朝分為東漢和西漢,在西漢初期的話,人口約2300萬,GDP占世界比重約25%左右,和當時的羅馬帝國并立稱霸世界的東西方,是世界東方經濟的中心。
如果到了漢武帝時期,那就是另外一番局面了,東方大地的GDP能達到將近60%上下,獨樹一幟,引領風騷,屬于全球矚目的獨一份存在。
劉邦時期,還能占據25%,其實也算很牛逼了,畢竟大喊國內經歷了無數戰亂,生靈涂炭的困難時代。
“先生,百余天時間太少了,在原有的體量上,最多只能增加10%左右。”語蓉公主回道。
莊凡搖頭,說道,“增加10%的經濟重量,遠遠不夠,必須要有40%上下。”
這種增速,如果放在現代社會,自然是不現實的。
可在古代的話,一切皆有可能。
畢竟當時是農業時期,經濟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用農作物的產量作為考量。
一百來天的時間,你農作產量再逆天,也很難暴增。
這就需要其他渠道了。
比如大漢極為薄弱的商業。
一窮二白的商業領域,用這么短的時間,運作得當的話,其實是完全夠的。
對于莊凡的想法,語蓉臉上的愁容更深了。
大漢的商業基礎,經歷十幾年的戰爭動亂,可以說商業處在癱瘓的階段。
人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商品都沒有的情況下,全國上下,那些吃不飽的商人們,十之八九,為了填肚子,都去搞種植了。
現在沒有貨物,沒有商人,沒有渠道……
這種條件下,怎么發展商業經濟?
想一想,就覺得是天方夜譚,不切實際!
“先生,除非大漢的經濟市場,能在短時間內,有大量資本注入……”
語蓉公主說了很多,看起來,這些時日在莊園里,她是百分百上心了。
搞活古代的經濟,除了資本,就是商品了。
商品哪來?
這才是最大的關鍵所在。
本書首發來自
,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