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味著在警告李世民嗎?
未必,或許只是制衡而已。
李善在心里盤算,楊恭仁出身弘農楊氏,前朝觀王楊雄之子,在朝中向來沒什么偏頗,政治立場偏向中立,其侄女是齊王妃,不過外甥女為秦王側妃。
但為什么今日提起,這樣的大事……為什么是我還在場的時候提起呢?
李善懵懵懂懂,一時間想不明白……但李世民大約猜到了些什么。
封倫檢校吏部尚書,早就成了東宮的眼中釘肉中刺,要知道從魏晉時期至今數百年,銓選之責向來是朝中事務的重中之重。
前隋時期,吏部尚書是不能專斷銓選之權的,皇帝會另外選出重臣參與銓選,比如大業年間,一共七人同主持銓選,被稱為“選曹七貴”,其中有宇文士及的父親宇文述,當朝宰相蘇威,中書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蘊、黃門侍郎裴世矩。
而李唐立國,吏部尚書有專斷之權,封倫任吏部尚書后,東宮屢屢提議,再啟重臣銓選……李世民在心里判斷,約莫還是父親在和稀泥。
至于為什么今日提及……應該是找個由頭。
果然,李淵向李善招手道:“《春江花月夜》為傳世之作,若是落榜,朕當為后世笑耳。”
李善臉上露出個感激的笑容,趕緊行了一禮……好吧,天策府內又多了個對頭,從吏部尚書轉為工部尚書,封倫能不恨嗎?
但封倫會去找杜淹的麻煩嗎?
不會,人家是京兆杜氏子弟呢。
所以,很可能會去找寒門出身的凌敬的麻煩……頭痛啊!
崔信細細打量著這個少年郎……當日在山東就是個能折騰的,沒想到回了長安更能折騰,一首《春江花月夜》讓秦王丟了個吏部尚書,秦王還不恨死他?!
女兒啊,要不你還是換個目標吧……這位實在太能折騰了!
等楊恭仁和崔信出去后,李淵招手將李善叫到近處,“清河崔氏刁難至今?”
顯然,崔信今日發難……李淵立即想到了李善斬殺崔帛一事。
李善咳嗽兩聲,想了想又咳嗽兩聲,臉都擠得不能看了,“陛下……伯父,當日之事,崔舍人倒是處事公正,許放還田地,更言族老不許,便以私田還之。”
“那……”
“咳咳咳……”李善劇烈咳嗽了會兒,苦著臉說:“伯父……此事能不說嗎?”
李淵瞄了眼李建成、李世民,狐疑道:“有何不能說的?”
“無涉其他……”李善身子往前湊了湊。
李淵作勢側耳,結果聽到“真的不能說。”
“私事,私事……”李善唉聲嘆氣,“要不等有了眉目,再稟報伯父?”
李淵更是狐疑了,揮手道:“今日朕設宴致謝,大郎二郎可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