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去年被削爵罷官,如今終于學乖了,學會不要臉了
攜親筆信,這說明劉世讓在此戰之前就做好了準備一旦大勝,立即召李善赴馬邑。
顯然,劉世讓這是打算給李善分潤功勞。
雖然李高遷之前也是打這個算盤,但主動和被動,這對于劉世讓來說,結果是截然不同,甚至是剛好相反的。
高滿政已然察覺到了氣氛有點不對,畢竟是剛剛投唐,他干脆找了個借口李楷。
高滿政一走,李高遷臉上的表情再也維持不住,嘲諷道“世人皆言巨鹿郡公直率,不料亦行陰私事。”
這些天一直稱呼劉公,現在又轉回了巨鹿郡公。
在李高遷看來,劉世讓在長安時間不長,又沒什么背景,消息并不靈通,對李善此人知道的不多,但也有可能聽說了李善得圣人看重。
劉世讓讓功李善,不是說要依其為援助,而是看重李善身后的圣人李淵。
之前劉世讓被削爵罷官,一方面在于和李神符結仇,另一方面也在于性情倨傲飛揚而這一次,李善顯然是來鍍金的,而劉世讓這么湊趣,圣人李淵對劉世讓的觀感自然會發生改變。
更重要的是,確定了大捷再立即派人相召,確保了李善的安全。
不用甘冒奇險,不用戰場搏殺,就能分潤軍功,這種事李善會拒絕嗎
傻子才會拒絕
不用冒險就得了這么多好處,李善能不為劉世讓說話嗎
李高遷消息靈通的很,從太子來信中隱隱感覺得到,這個叫李善的少年郎對圣人或許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力。
面對李高遷的嘲諷,劉世讓一句話都沒說。
召李善赴馬邑診治傷卒,這是理所應當的,但李善這個人的背景劉世讓吃不準,雖然猜測其得圣人看重,但終究只是個少年縣令。
不過,等李高遷不顧體面的冷嘲熱諷后,劉世讓覺得自己可能押對了寶。
遣派部將繼續追擊后,劉世讓和高滿政都回了馬邑,后者好言相勸,李高遷雖然不爽,但也不愿意就此回雁門,而是一同去了馬邑。
這次被劉世讓當做誘餌,險些被突厥破陣,現在到論功的時候了,李高遷自然不肯就此離去
一場大捷,報功奏折如何寫,可不是劉世讓一人能做主的。
高滿政雖然任朔州總管,爵封榮國公,但畢竟初初投唐,在朝中沒有根基。
劉世讓雖然得圣人授意經略馬邑,但終究只是代州司馬兼崞縣令,官職不高,又無爵位在身。
而李高遷身為十二衛大將軍,爵封江夏郡公,圣人早年近臣,又是東宮嫡系在馬邑沒什么分量,但在朝中卻很有分量。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