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萬徹還不肯罷休,勸道“此一時,彼一時,如今代州軍民悅然,上下一心,懷仁有功勛在手”
張士貴其實也有點猶豫,但想了又想還是沒開口,雖然來往時間不長,但他看得出來,這位義結金蘭的兄弟是個打定了主意,就不會改的人。
其余幾個人也沒吭聲,就連劉世讓都沒再開口了,其實這些人中,最希望李善留任甚至晉升的應該就是這個老頭。
但劉世讓聽了李善最后那幾句話后就閉口不言了,想想也挺無語的,去年李善赴任,河東諸將中,李神符轉靈州總管,李高遷辭官歸鄉如今起復為右監門將軍,雙雙滾蛋,從頭到尾和李善相處的就是劉世讓了。
不到一年的時間,劉世讓親眼目睹,甚至親自參與,這位從代縣令到執掌代州總管府的長史,從館陶縣公到邯鄲郡王,惹出了多少是非
開拓商路,籌建霞市,遷居民眾都不提了,僅僅是招撫苑君章,雁門大捷生擒欲谷設就足夠鬧騰了,再到此次大破突厥,將頡利可汗趕得狼狽逃竄這位太能招惹是非了
可以說,李善的到來讓代州這塊四戰之地恢復了勃勃生機,但也以一己之力招惹了無數的是非。
如果沒有意外,接下來代州的局勢會相當的穩定,突厥內亂,頡利、突利叔侄內斗,很難再集中兵力對朔州、代州發動大規模的侵襲,換句話說,接下來是一段平穩的歲月。
但這位邯鄲王如果留在代州,鬼知道會不會再起風波
劉世讓甚至在心里琢磨,這位是個能惹事的,只怕回了長安,代州安靜下來了,而長安
算了,還是讓他回朝吧。
李善耐心的等薛萬徹發完牢騷這位河北名將性子直率,關于李靖為什么拖延八日才肯出兵,張士貴是最早看清的,李善在事后也很快看穿,而薛萬徹直到昨日才想明白,而且還是薛萬均將事情掰開給這位兄弟分析的。
“此戰諸將均有功勛,朝中必有封賞。”李善環顧四周,“萬徹兄、萬鈞兄均是郡公,武安兄、劉公是縣公,回程途中當細述諸位之功,上書朝中報功。”
周圍安靜了片刻,劉世讓第一個應是,其余人也紛紛附和。
薛萬徹這種莽漢是聽不懂的,但其他人都差不多能聽出言外之意,薛家兄弟、張士貴、劉世讓本有爵位,會不會晉爵那是李善做不了主的,但李善回朝是能添一把火的。
但是在此之前,大家需要齊心協力說的更準確一些,那就是在那份報功奏折上簽名,徹底的將李靖拋棄。
這也是李善召集諸將,但沒有叫李楷和張公瑾的原因,前者畢竟是李靖的侄兒,后者在雁門關以及出塞之后都和李靖來往密切。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