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儀殿內,李淵端坐上首,太子、秦王分坐下首左右,三省宰輔一個不缺,人人面色凝重,側耳靜聽。
李淵一次次的揮手應下,無論是抽調兵力、戰馬、鎧甲、軍械都無不應允,并下令讓與李善關系很不錯,也曾經合作過的中書舍人西河郡公溫彥博出任靈州道行軍長史,專門負責糧草供應。
到這時候,終于說到了最關鍵的地方,將校人選。
“臣請調左監門大將軍趙國公蘇定方、左監門衛將軍張仲堅、右監門衛將軍馬三寶、右千牛衛將軍闞棱隨軍。”
李淵立即點頭,他也是沙場宿將,一軍主帥能不能如臂所使是大戰的關鍵,這個道理他不會不懂,而李善點出的這幾個人都是北衙禁軍的將校,要么是李善的親信要么是李善的舊部,而且都不是東宮、秦王府一脈。
雖然只有一夜,但在李世民、房玄齡、杜如晦的幫助下,李善早已經打好了腹稿,“副將人選還請陛下定奪,此外十六衛尚需抽調將校以補。”
幾個月內連續兩場大敗,再加上之前天臺山一戰的折損,十六衛體系中不少中高層將領陣亡,這也是李善為什么要調用親信、舊部的一個原因,除了蘇定方、張仲堅之外,北衙禁軍中的親信基本上都會隨軍北上。
不過副帥的人選,是需要李淵來定奪的,這是昨晚房玄齡的建議,李淵臉色平和,顯然很滿意李善這句話。
“右千牛衛大將軍竇軌出任靈州道行軍副總管。”李淵考慮了一下,“其余將校,懷仁在十六衛中抽調。”
李善有些意外,居然選了竇軌,這位外戚也屢立功勛,但手段酷烈,性情倨傲,不過與自己關系還算不錯。
李世民突然插口道“父親,左武衛將軍段志玄、右千牛衛將軍李客師均為勇將,或能隨軍。”
李善閉上了嘴巴劇本就這么寫的啊,李善可是個守規矩的演員。
李建成臉色有些難看,在天臺山一戰后,秦王一脈元氣大傷,但在大局上卻與東宮分庭抗禮,甚至隱有超越之態,其中關鍵點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李世民真正行使尚書令的職權,其二是天策府諸多將校、謀士開始進入朝堂。
要知道之前這些年,秦王嫡系在朝中出仕的官員并不算多,也就封倫、宇文士及、唐儉數人,但在天臺山一戰之后,房玄齡、虞世南、凌敬、陸德明陸續在吏部、吏部任職,張琮、段志玄、侯君集、李客師均在十六衛體系中出任將軍。
李世民給出的這兩個人選無可挑剔,都在十六衛體系中,一個早年就與李善叔侄相稱,另一個與李善結仇,但在天臺山一戰盡棄前嫌。
李建成恨的牙根癢癢,他在軍中根基不深,但好歹貴為東宮太子,十六衛體系中自然也是有人手的,十六衛將軍這個級別的也有幾個可惜先后兩戰跟著襄邑王李神符、管國公任瑰折損殆盡,死在華亭的裴龍虔就是個例子。
不過北衙禁軍這邊倒是有兩個人選,李建成正猶豫間,李淵那邊略一沉吟就點頭了,只吩咐道“大戰將起,二郎交代段志玄,不可在軍中嬉戲。”
“父親放心,志玄如何何敢抗令”李世民笑著說“不然益都縣公要鞭撻長子了。”
李淵也笑了,自回京后,曾經在自己面前幾次斥責李善的段偃師一改態度,幾度贊譽,還曾經親自去了日月潭下帖,不過畢竟段志玄是秦王愛將,李善還是推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