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然入夜,幽靜的山谷中,疲憊的突厥人大都已經入眠,在地勢不利的情況下拼死作戰,并不是他們擅長的,更是他們所厭惡的,若不是兩位可汗嚴令,而且身處前線一步不撤,突厥人很可能支撐不住。
雖然在兵力上還占據著優勢,但能投入正面戰場的兵力卻不占優勢,因為山脈、河流的阻礙導致兵力不能大范圍展開。
不到十日的交戰,突厥軍在兵械上的劣勢一覽無遺,鐵矛在軍中并沒有普及,大量突厥人用的還是馬刀以及套馬索,唐軍長達數米的馬槊、精良的鎧甲、犀利的羽箭都讓突厥人吃盡了苦頭。
盡管如此,也知道麾下士卒背后頗有抱怨,也知道軍中士氣不振,但阿史那社爾覺得,這些代價是可以承受的,只要有充足的回報。
“不能再死守了。”突利可汗勸道“唐軍又增兵了,要知道薛萬徹本在雁門,居然從河東代地支援關中西北,唐軍后續兵力當源源不斷。”
“的確要撤兵了。”阿史那社爾點頭贊同,“但唐軍增兵,正是機會。”
突利可汗遲疑了會兒,“邯鄲王可不比任瑰、李神符之流,真的會上當”
阿史那社爾盯著篝火,輕聲道“不設營寨,抵達即猛攻,不果后以計挑撥離間,數日放緩,昨日卻再次猛攻,難有寸進,如今的援兵猛將,難道李懷仁會就此在此地安營扎寨,等一個多月后我們回返草原”
“不會。”突利可汗立即道“即使傷亡慘重,李懷仁也必會全力猛攻,拿下要道山谷。”
“不錯,李懷仁率軍,每一次都能破敵,而且每一次都能大捷。”阿史那社爾冷笑道“這一次不設營寨,數度猛攻,戰事卻僵持不下,他不會那么容易放棄的。”
“如果有機會,他一定會窮追不舍”
阿史那社爾突然笑道“即使李懷仁沒有上當也無妨,此戰助梁師都破三州,繳獲頗豐,回轉草原便是。”
話是這么說,但實際上阿史那社爾有七八成的把握,李善肯定會追擊雁門一戰,顧集鎮一戰,每一次李善都執意追擊,就算入夜,就算降雪,也不肯收兵。
突利可汗點頭稱是,對突厥人來說,撤兵并不意味著認輸,反而撤兵的時候,是對手最危險的時刻,即使唐軍拿下要道后沒有追擊,那對于突厥來說,也沒有什么損失。
如果李懷仁執意追擊,原州境內,六盤山脈遮擋西側,但東側卻地勢相對平坦,突厥騎兵能以最擅長的方式繞行、騷擾,截斷后路,再行分割唐軍即使不全軍覆沒也必然是一場慘敗。
一直持續了這么多天才決定撤兵,誘敵深入,阿史那社爾并不是在懷疑李善是不是有所謀劃,而是在試探李善是不是真的有決心畢竟在第一日猛攻之后,唐軍始終不急不緩,再也沒有掀起大戰。
而昨日唐軍再次遣派重騎破陣,而今日唐軍又有援兵趕到,連遠在代州的大將薛萬徹都到了,這足以讓李懷仁下定決心了。
為此,阿史那社爾不停遣派侍衛將散開的突厥騎兵聚攏過來,連駐扎在六盤山附近催促梁軍攻打關卡的萬余突厥兵都調回來了。
阿史那社爾在心里猜測,薛萬徹來了,那張士貴那廝會不會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