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再模傷心欲絕的事,自己瞞天過海,拼死拼活為母親和兒子打拼的房子,還沒到年邁的母親卻無法享受。
悔之莫及的李再模這才領悟到,有些事的確不能為自己找借口等待。因為,我們所有人都知道,厄運不知道那一天會突然降臨
到自己頭上。幸虧,裘憫想起自己見到兒子的遭遇,那真是沒說的。說是心如刀絞,一點都不夸張。聯想到李再模現在的處境,
裘憫急忙上前對裘民豐說:“兒子,你爸爸再叫你,快回話呀!”
當然,她沒有逼迫裘民豐立刻張嘴叫爸爸。她怎么可能不知道兒子幼小的心靈上,已經受到他們倆離婚時留下的創傷。盡管蕭
曉瑩沒有給裘民豐灌注他們倆誰對誰錯,但十多年的異地分離,令兒子一時受寵若驚,裘憫她怎么能不考慮這一點呢?所以,叫
不叫爸爸,純屬自愿。但閉口不言,裘憫不希望自己兒子是這樣的一個人。
小孩子,小時候千萬不能養成嫉惡如仇的壞習慣。從小,要教育孩子行善積德。所謂德行天下,以理服人。仗義不叫孩子,但
仁義不能不給孩子予以靈活利用。所以,她才催促裘民豐給李再模一個回話。那讀者肯定要問,裘憫不是說裘民豐想爸爸了,所
以才撥通李再模的手機嗎?
那是不假,因為,裘民豐突然對著裘憫發問:“媽媽,那你說爸爸和媽媽生活在一個很遠很遠的城市里。請問媽媽,奶奶說的
是你住的這座城市嗎?”裘憫沒有立刻回答,倒是舅媽劉先慈見縫插針的給裘民豐一個回話。當然,劉先慈是笑著走到裘民豐面
前,拉著他來到沙發前坐下,然后,漫不經心的告訴他。
“是啊!不但你爸爸媽媽同住在一座城市里,還有你舅舅、舅媽,都住在這座城市里啊!”劉先慈和裘民豐攀談著,然后對著
裘憫揮揮手。她知道,裘民豐現在很想見到爸爸,只是孩子初來乍到,他不知道什么該講什么不該講,所以才以一種試探的口氣
,投石問路的詢問裘憫。
看著劉先慈豎起大拇指和小拇指,以數字六的表示手法,放在耳朵上給裘憫以暗示的時候,裘憫點點頭。她徑直來到沙發茶幾
上,拿起自己手機,給李再模撥通電話。這就是裘憫打電話給李再模的真正原因,也并非是兒子裘民豐親口所說。所以,裘民豐
接到電話,一時語噻。
當然,我們不回避裘民豐有心理壓力。因為十多年沒叫過爸爸媽媽,在裘民豐的腦海里,只有奶奶這一種稱呼。爸爸媽媽的稱
呼對裘民豐來說叫起來拗口,也不習慣,得給孩子有個適應過程。大人們還是比較理解,雖然當時不能接受。也為自己心里添
堵,但事后想到裘民豐還是個十一二歲的孩子,要求不能太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