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寶馬國產化過程所鍛煉出來的配件企業,只需要一年時間,就可以讓技術落后的黃大發迅速做到百分之七十的國產化。
而進口的三萬多輛五十鈴也開始出現在華國大地,而技術引進的五十鈴國產化項目也相當順利。
另外還有與羅羅公司的紅旗系列合作,正在緊鑼密鼓的談判。因此孫祖杰才有精力,跑到蘇俄購買重車礦車,想著與蘇俄搞重車合作,要是這也讓他辦成了,華投系將形成完整的汽車產業鏈。
所以其他大大小小的汽車企業都急的要死,華投系這頭餓狼太兇悍了,動作太快,胃口太大了,要是再讓他們這么快速發展下去,大家遲早都沒有飯吃。
這也是為什么是由共和國長子長汽首先開火,大家真得等不下去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以前渾渾噩噩還可以,大家都差不多,但是華投不給大家等待的時間呀。
對于政務院領導來說,華投的存在確實有很大的好處,沒看到這么多人都著急上火嘛,當然除了想搞壟斷的華汽總公司,他們還是按部就班,不疾不徐,所以搬開這個破石頭已經是當務之急。
但是孫祖杰的看法卻出乎了領導的意料之外,他首先說了他對國產汽車的理解,提出了自主品牌汽車的概念,都是來自于未來,別以為會造車就行了,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
他的看法是華投動作這么快,確實是上級對他放手的緣故,這樣華投才迅速建立了汽車產業鏈,所以放開各家單位的管理,讓他們擁有自主發展權是必須的。
但是孫祖杰也認為華國的汽車產業底子薄,零零碎碎的廠子太多了,一旦完全放開允許他們與國外大型車企合作,最大的可能就是技術沒有學到,市場卻完全丟了。為此他又是長篇大論,介紹了合資企業的種種花招。
既然華國汽車產業的潛力已經顯現出來,中樞也確定要大力發展汽車企業,我們的核心目應該是搞出有國際競爭力的汽車企業,要有自己的汽車品牌。
所以我們從現在開始就應該有所準備,引進國外的車企,暫時給他們讓出市場可以,但每一家引進的企業一定要給咱們留下點東西。
所以在對外談判中,必須由代表國家意志的汽車總公司來主導,做到一個聲音說話,不能因為地方利益就放松對談判的要求,這樣不管哪家國外車企想進來就需要留下買路錢。
孫祖杰提出,要實行許可制,不是什么單位都可以造車,現在的汽車廠太多了,就此打住,咱們把現在這些廠子搞好就夠了,而且還要允許大吃小,盡可能的把規模做大,減少數量。
外資企業要想合作,也要限制,一家外國車企只允許有一個合作伙伴,這樣外國車企選擇余地就會減少,那么等他們想要進來,就只能在技術轉讓上松口,要不然就堅決不讓他們進來。
其次一定要有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進行市場競爭,孫祖杰表態華夏汽車只會做自主品牌,不會接受任何合資。但是華夏汽車的發展也需要技術,除了自己研發和購買之外,需要汽車總公司的監督和協調,幫助自主品牌從其他合資車企獲得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