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政呵呵一笑,“他叫范寧,郭學政應該知道這個名字吧!”
郭云點了點頭,果然有點意思,就不知道真才實學如何?
有學政擔保,縣士的識證很快,很快便輪到了吳縣縣士,在他們身后,昆山縣士和吳江縣士也先后來了。
“下一個范寧!”
范寧連忙走上前,他們的浮票已經事先交上去,考官看了看浮票上的特征,身高五尺三,體型偏瘦,臉型略長,長眉如劍。
考官點點頭,又問道:“哪里人?”
“學生吳縣木堵鎮蔣灣村人!”
考官隨即看了一眼趙修文,趙修文取出私章在范寧的浮票上蓋了個印,這就是他來擔保。
“可以了!”
考官隨手取了一塊考牌遞給范寧,“進去搜身吧!”
走進小門,兩名士兵已經等候了,他們熟練搜了范寧的全身,連頭發和鞋襪也不放過。
最后一擺手,“通過!”
范寧連忙來到一張小凳子上坐下,穿好鞋襪,戴上頭巾。
這時,蘇亮也搜查完進來,他笑問道:“范寧,你的卷號是多少?”
考官給他的考牌上的號碼就是卷號,這個卷號很重要,因為宋朝科舉實行糊名制,名字都遮擋住,直到錄取后才撕開糊名條。
而四科考試并不是同時交卷,而是分成三天交卷,這樣一來,同一個人的卷子就比較分散,所以需要在卷子背后寫上卷號,然后憑卷號進行試卷歸攏。
這個卷號又被稱為幸運號,考生們都很迷信這個號碼,在宋朝也有吉祥號,主要是三、六、九三個數字,代表‘升、溜、久’之意。
另外四也是大家忌諱的數字。
范寧看了看考牌,丁六七三,丁是指童子試的專用符號,他笑道:“我是丁六七三,你呢?”
蘇亮得意洋洋道:“我是丁六六六!”
“好口彩,恭喜了!”
“這個其實沒有意思,這次我肯定是陪襯。”
“那不一定,全力以赴就是了,其他的別多想!”
兩人很快來到考場,考場由三十條長長的巷子組成,每條巷子中有一百間小屋,一共可容納三千人同時考試。
范寧找到了第八巷,浮票上他的考房在第八巷二十四號。
走過長長的考房,范寧停住腳步,抬頭望著一間考房上面的號碼,二十四,就是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