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姐是在歐洲么?”
“對上學呢。”
“層主層主,季銘真的因為紅毯火了?是不是這么夸張?難道不是他團隊的營銷么?老外真的會喜歡他那一掛?”
“首先呢,老外也是正常人,對帥哥美女的審美是一致的,沒什么奇怪的,別妄自菲薄,更不要有反向種族歧視和種族自卑。然后,季銘說火有點過,但確實在關注戛納的群體里,有相當一部分人討論他,或者直接說是贊美他,法國人夸獎別人很直白的,說的話都很甜。另外,我有同學在意大利念書,那邊比法國還要迷一點,都有人從國內網上搜羅物料發到意大利語推特上了。”
“那樓主別的明星么?”
“討論的很少吧,很少能看見,這一次季銘的,算是歷史性的了。我只說我知道的這些時間啊,以前,張嫚玉、鞏立她們的時代,我就不清楚了,不過那會兒也沒有互聯網,大概也有限吧。”
粉絲心滿意足了,很多不會看外網的小粉絲,只能通過詢問在外的國人,以及搬運博主,大手粉頭,獲取讓他們自豪一下的訊息能在文化弱勢下,被老外關注,算是一個稀少的事情,物以稀為貴嘛。
……
可能所有的中國人,包括國內的,在戛納的,都沒想到整個頒獎典禮,第一個出現的電影名字,會來自中國。
《延邊少年》!
短片特別提及!
導演魏書均非常年輕,離季銘有五六個人的樣子,站起來,很緊張,但還是強自控制,鞠躬致謝因為短片特別提及是沒有獎座的,所以也不用上臺領獎。
真正獲得短片金棕櫚的,是一部澳大利亞短片,很難說跟評委會主席凱特·布蘭切特的澳洲籍有沒有關系。
然后金攝像機被頒給《女孩》,這部片子在本屆戛納電影節,拿了很多獎,受到很大好評,可以說不虛此行了。
以上其實都不算是戛納主競賽的獎項,跟“一種關注”差不多,只是跟主競賽放一塊舉辦而已。
等評委會成員全都上臺,真正的頒獎才算開始。
所有人的心也都緊了起來。
第一個獎項是什么?最佳女演員!!影后!!
戛納電影節的艸性非常特別,可能是為了表明每一個獎項都同等重要,所以它跟很多其他的頒獎禮不一樣,他只遵循一個大致的順序,就是金棕櫚放最后,評委會大獎放第二,其他的就隨便搞。
去年第一個頒發的是最佳劇本,今年第一個出來的,居然是影后。
趙滔應該非常緊張了,此時此刻。
季銘拿余光看了一眼在同一排的《江湖兒女》劇組,趙滔在微笑,跟科長握著手,不太看得出來有多緊張,但是呼吸應該很細很細,季銘都看不見身體起伏了憋著呢。
這種折磨并不太長,頒獎人說了幾句女演員的話題,就開獎了。
大熱拿獎。
《小家伙》的主演,來自哈薩克斯坦的薩馬爾她并未有特別激動的表現,只是有點呼吸困難的意思,一直在深呼吸。甚至當掌聲二度響起,她都沒能說出話來。
她說感謝詞的時候,季銘和文晏對視了一眼,相信跟很多現場的中國電影人一樣,他們都在想一個事情:趙滔還是沒能拿到。
不算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