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要拿了,薩馬爾落選,那才叫小小爆冷。
第二獎是劇本,開了個雙黃蛋,包括《三幅面孔》和《幸福的拉扎羅》啊,當《拉扎羅》的電影名被報出來的時候,季銘都嘆了一口氣。
這意味著拿金棕櫚大獎的可能性無限降低了。
安德里沒有上臺,但是看得出來女導演有些低沉,雖然強自高興,但還是有一些尷尬和僵硬劇本,只能算是聊作安慰吧。比沒拿獎的好一點,但也好不了太多,就是個門檻。
說實話,季銘本來覺得它有可能拿到一個評委會大獎的,如果不是金棕櫚的話。它的調性是很符合歐洲電影節的,或許今年的評委會里頭,沒有太多歐洲基因吧。
接著是導演。
《冷戰》的導演拿下這份殊榮而不是《燃燒》,也不是《黑色黨徒》。
“《燃燒》可能要拿金棕櫚了。”文晏小聲兒跟季銘嘀咕:“如果不給金棕櫚,最可能應該就是導演了。”
“最高評分拿金棕櫚,好像不太多哦。”
“這種東西沒法講概率的,每年一個評委會,全都是喜好各異的評委,哪里能找到規律。”
倒也是。
棒國的第一座金棕櫚?
嘖。
導演之后,是影帝,季銘發現自己非常的平靜是真的平靜,那種事到臨頭,把那點小小期待給徹底打滅的平靜。
影帝來自《犬舍驚魂》,絕對大熱門,所有人都是意料之中的表情。
這個獎之后,3凱特·布蘭切特突然上臺了,說英文,然后有法語翻譯,好歹能聽懂了戛納對于創新的電影,對于電影發展有重大意義的嘗試和堅持,都不吝于表彰和肯定,我們認為這是屬于戛納的天職,電影在不斷的發展,那么就需要不斷有真正的勇士去開拓道路。
讓·呂克·戈達爾和他的《影像之書》就是這樣的人和這樣的作品。
評委會一致決定,授予這部電影特別金棕櫚獎!!
啊哈。
又來這個。
戛納可能是為了調和評委矛盾,以及有時候分豬肉分得興起,常常會發現豬肉不夠分,于是就喜歡玩這一套,要么是開雙黃蛋,此前導演、影后、影帝、評委會大獎等等等,都有雙黃蛋的前例。尤其是墨鏡王當主席那一年,影帝影后一口氣走出來11位,6位影后,5位影帝分別來自同一部影片。
要么就是特設獎,比如去年設了一個特別獎被頒給了澳洲人、奧斯卡影后妮可·基德曼。
今年到現在,出現了劇本的雙黃蛋,還出現了特設獎也是一個豬肉評委會。
不過戈達爾這種大師級的電影人獲獎,也沒啥話可多說的,拿就拿吧,多拿一個不會更偉大,少拿一個也不會缺什么。
大家還是掌聲,掌聲,送給這位82歲依然創新不斷的法國電影大師。
至此,只剩下最后的三個電影獎評審團獎,評委會大獎和最佳影片金棕櫚。
蕾雅·賽杜和一名法國電影人上臺辦法評審團獎,其實這會兒緊張的人估計是最多的。大部分都不會真正去肖想評委會大獎,或者更夸張的金棕櫚,19部入圍影片,估計得有10部最大的希望就是這個評審團獎因為它很沒有標準,完全是創造出來讓評委們自己定的,沒那么重磅,也可以多一個獎,還可以讓評委能夠舒心一點,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