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鞋,收的不就是智商稅么?”
“嘿,說話怎么那么難聽呢,我自己的錢愛怎么花怎么花,一看你個死窮鬼,想交智商稅還交不起呢,那你是什么?智障嗎?”
“感覺被扎了一刀。”
“心好痛,難道我也是智障……”
“哎呀你們看看,我就說季銘拿影帝就是巔峰了,現在也沒人找他拍戲了,太貴了,只能去做音樂劇,音樂劇能賺多少錢?整個產業的票房估計都不如一部爛電影的。”
“他才22歲,不開新地圖,難道這輩子就跟梅麗爾·斯特里普刷奧斯卡一樣,不停地刷歐洲三大么?”
“說實話,他去演音樂劇,我特別支持。以他在話劇上的成就,估計能讓我們國家的音樂劇開局就是王者。我一想想,類似倫敦西區、百老匯這樣的一個level的藝術門類,能不用經歷電視電影那些個糟爛時期,就覺得特爽啊。”
“采訪里說12月之前就會公演啊,也不知道我們小三線能不能看到。”
“估計B組,甚至C組還是能看到的吧,他本人的,你想想看,他還有一個西區的版本,哪有那么多功夫,估計頂多幾個一線城市,然后幾個文化消費比較高的城市演一下。”
“算了,還是期待《默》吧,之前看爆料說定檔雙十二,還有兩個月多一點,怎么一點物料都不出呢。就算熱度高,我看狗眼上的想看人數都快破五十萬了。”
“講起來這部電影的票房,還真是不好預測啊,這種片子照理說就算是季銘演的,就算拿了威尼斯影帝,也不太可能非常高。但是從狗眼人數上看,感覺又有10億級的賣相啊,到底準不準呢。”
“估計不太準,畢竟想看的人里頭,很多都是因為季銘的新聞才注意到這部電影的吧。威尼斯影帝的時候更是鋪天蓋地,《GQ》也是燒了一把大火。到最后真的掏錢去電影院的,我感覺還是少數,畢竟,這么一部戲未必能看下來啊。”
“看各種影評,都說挺緊湊的,人物推進特別流暢。而且季銘的舞蹈水平高的不可思議,全程無尿點,感覺跟那種慢鏡頭長鏡頭的文藝片不太一樣。”
“反正我肯定是是要去看的,季銘的電影,現在拿來,是看一部少一部啊,下一部還不知道猴年馬月呢。看見一個主演名字就知道是好片子的明星,他算是僅有的了,可惜啊可惜。”
這輿論方向走的,跟設計好了似的,先關注他的品牌,然后關注他的音樂劇,最后關注他的新電影。一波新聞和熱搜,把該宣傳的都宣傳了,效率高的出奇。連京城文化的宋總,給季銘音樂劇宣傳都不那么勉強了,委實跟這樣一個人合作,太省心,驚喜太多。
時不時你就發現他給你搞出一個價值幾百萬的宣傳效果來了。
當宋總調整好心情,相當地愉快地想要跟季銘分享一下的時候,季銘已經帶著張潔、佟鑫宇,舞臺監督、總監們,作曲們,差不多十幾個人,一道上了飛往倫敦的飛機。
莫瑞斯非常樂意接待他們毫無疑問,《默》的英文版在中國也會有巡演,一個來自于中國的故事,一個來自于中國的頂級明星,如果不去那么龐大的市場,簡直是對英鎊和人民幣的共同犯罪。
要知道,雖然中國音樂劇市場還不大,但《劇院魅影》依然在中國獲得了破億票房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