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動干戈啊。”
“嗨,這才哪兒到哪兒,”張潔反而并不在意,盡管對音樂劇廳的改動和建設,已經是自東方藝術中心創建以來最大的一次改建。當然,也不僅僅是為了《默》,而是決心在音樂劇上有更多作為之后,必然需要對舞臺和劇院做一些現代化的改建,比如滑軌,燈具,升降臺,音響設備的安置,張潔顯然是力排眾議,畢其功于一役:“我反正是對于《默》很有信心,不過我對你更有信心。”
季銘看著面目一新的音樂劇廳,毫無疑問,張潔參考了大量西區劇院的經驗。他們每個人去倫敦其實目的都不一樣,季銘去,運營、制作和表演都是需要學習的,而佟鑫宇更多是導演,作曲、編舞也是自己的主業。
對于張潔,劇場建設和運營,是她的重點,尤其在莫瑞斯和魯迪的幫助下,雙方甚至達成了深度合作協議,特別魯迪的威斯劇院,作為一家每年能生產好幾臺音樂劇的劇院,他手上有太多的劇目和資源可以用了,張潔能夠跟他合作,對于在國內搞音樂劇市場,還是相當大的助力,某種程度上,她敢這么大動干戈,也是基于這一點考慮,在說服股東的時候,除了季銘,這一合作協議,也是重要的籌碼。
“雖然不可能像皇后劇院那樣,就為了《劇院魅影》而存在,但這里的適應性更大,《默》可以,你跟光線要做《大圣歸來》也可以。”
季銘點點頭:“挺好,佟鑫宇他?”
“看好幾回了,他就恨不得全按照《默》的需要走,”張潔搖搖頭。
“哈哈。”季銘樂了:“行,那就這么著,我還有點兒激動呢,終于要帶布景上了。”
張潔瞥了季銘一眼,見他閉著眼似乎在想什么,俊逸的臉迎向舞臺上的光,一種介乎油畫和雕塑之間的質感,又像是王嘉衛電影里的某個鏡頭,實在是引人墮落。
嘖。
不行,這位是個癡情種啊。
“哈,”張潔搖搖頭:“29號公演,馬上就要上票了,有一種塵埃落定的感覺,真的很想知道反饋。”
季銘沒有睜開眼睛,只是笑了笑,深深吸了一口氣。
整支劇組從京城過來的人,足足有幾十口,再加上滬上這邊的工作人員,也是一只上百人的團隊,相對于國內其它大型舞臺劇,人已經是比較少了,相對來說。當初田明鑫排《天橋》,動用的人就遠多于這些,好幾百口呢。
說起來,他跟田明鑫還在聊呢,田導也有繼續做音樂劇的想法,正好天成文化的主業現在都要靠向音樂劇,雙方合作的機會大增。季銘當然也不會拒絕,以田導的水準,在行業里來看,是求也求不來的,甭看《天橋》好像毀譽參半,但能夠做到毀譽參半,而不是噗通沉底的吟音樂劇導演,其實也不多的。
比如佟鑫宇,他之前拍的音樂劇,只在小眾群體里流傳,都沒有機會被大眾評斷。
“要相信觀眾。”
張潔愕然,跟身邊的助理對視一眼,助理眼睛眨了眨,傳遞過來的信號是太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