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相信觀眾?什么意思,意思就是我們的東西是好的,要相信觀眾懂得欣賞,潛臺詞,反饋好是理所當然,反饋不好是這一屆觀眾還差一點這話要是傳出去,以季銘一貫謙遜謹慎的人設,估計要引來黑稿無數。
但在此刻,此時,卻給張潔和助理一種難以言喻的信賴。
這是季銘說的話呀。
那還有什么可擔心的?
她們倆也是壓力巨大,重金押注國產音樂劇,并不是所有股東都同意的戰略,倘若不是有跟季銘合作這一契機,張潔幾乎不可能推動公司資源的轉向然而真的做到了,也就意味著壓力歸她們了。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張潔還敢于幾乎完全不插手《默》的創作,而是統統交給了季銘和佟鑫宇,算是少有的魄力。
……
季銘移師滬上的消息,在密切關注他的輿論場,當然也是早就傳出去了。
一干媒體,多少都有放新聞出去。
“季銘回國,帶隊移師滬上,音樂劇《默》離公演不足半月。”
“全新領域,季銘是否能夠重演《末代皇帝》在滬上的票房奇跡。”
“季銘現身東方藝術中心,《默》排練到最后關頭。”
然而,相對于傳統媒體和綜合媒體的泛泛關注。這部國產音樂劇在音樂劇愛好者的范圍內,從它第一次傳出消息來,就獲得跟卡司相稱的影響力,也就是跟季銘相稱的影響力。
“這是不是國產音樂劇真正意義上第一次有頂級大咖參演、制作?”
“話劇,電影,音樂劇……可以期待一下了吧?”
“其實不管他做出來什么,以他的影響力,這么全心全意地做一臺音樂劇,我感覺對于國內音樂劇產業的意義之重大,無論怎么說都不算夸張了。”
如他們所說,可能關于音樂劇的咨詢鏈接條數,那之后新增的得有一多半都是季銘創造的。
一直到他拿下威尼斯影帝音樂劇《默》也就成了威尼斯電影節獲獎電影改編的音樂劇作品,關注度頓時再高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