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想想。”
臭嘚瑟。
……
季銘的左手邊站著導演佟鑫宇,右邊站著艾琪的兩位演員,當之無愧地第一個接過話筒,不論他讓或者不讓,所有人都清楚,包括他自己和佟鑫宇本人,這臺音樂劇的靈魂,只有一個,是毫無爭議的一個季銘。
他看著臺下,那么多熟悉的面孔,那么多不熟悉,但是臉上洋溢著感動和情緒余味的觀眾,覺得很神奇當年田明鑫讓他在《雷雨》的首演上發言的時候,他是那么新奇,那么激動,那么心潮洶涌。而此時,作為這片天地的中心,作為享譽海內外的頂級演員,作為功成名就的人生勝利組,他的感受卻幾乎沒有差別。
依舊新奇,依舊激動,依舊心潮洶涌。
甚至當他開口說話的時候,第一個字都啞在了嗓子眼兒里。
“……”
但他沒有流淚的沖動,他的生理情緒在剛才的最后一支舞里被抽空,所以面上有一種麻木的平靜感,靈肉分離了似乎。
“謝謝。”
掌聲比剛才更熱烈了,仿佛要沖破音樂劇廳剛剛整修好的穹頂,觀眾們也在用掌聲向他致以謝意和敬意這個年代,對于一個超級流量,花這么多的精力和時間,做出這么一臺空前的音樂劇作品,何其不容易。
“當我站在這里,聽到最后一個音符結束,其實有一種圓滿的感覺,好像從我第一次在田明鑫導演的《雷雨》里登臺,到現在為止,我都在為這場表演做準備,我學習表演,學習聲樂,學習舞蹈,不論當時是因為電影,還是因為見面會,或者別的什么原因,但是到此時,都是為這場音樂劇學習的,我不是宿命論者,但我相信,我的心一直在指引我,走到今天,走到現在。
啊,還是要感謝很多人,國家話劇院的培養,公司的幫助,團隊的辛苦努力,以及《默》劇組臺前幕后數百人的卓越作為,當然,一直以來支持我的那么多朋友,也許我們素未謀面,但我一直都能感受到你們的真誠和心意,也謝謝你們。
謝謝大家,希望大家都能滿意。”
今天的音樂劇廳,掌聲響了很多次,很久。
……
“西區音樂劇”幾乎掐著點兒,發了微博。
“今天有看了《默》公演的,能說說么?(沒搶到第一天的票,只有第三天去看Sad)”
“等一個。”
“我也是第三天哦。”
“你是季銘場么?還是其他演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