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季銘的啊,我男朋友搶到的。”
“天殺的……居然關門殺狗。”
“我也買了票了,別劇透啊。”
“放心吧,劇透是無法體現它的牛嗶之處的。”
“你看了?”
“剛剛出來哦,好些大咖發言,結束完一個小時才出來。”
“說說呀。”
這一層樓,頓時熱鬧非凡。也就是音樂劇這種集聚性很強的細分大V下面,換一個普通的大v,不一定這么快能有看過的來回話。
“我說了,無法描述那種牛嗶。可能我看的音樂劇比較少,在西區和百老匯也只看過幾部最出名的。我感覺季銘這部劇,更合我的口味,有一種含蓄的激烈,豐富的臺面之下有更豐富的意味,而且一些表演是很典型的中國審美的體現。
至于季銘的演出,應該用嘆為觀止來形容吧,沒有一點薄弱,沒有一刻松懈,全場兩個小時,一支舞接一支舞,一首歌接一首歌,一段劇情接一段劇情,一次情緒接一次情緒,行云流水,到最后,xiu一下在最爆炸的時刻,創造出那種萬籟俱寂的震撼,讓你失去表達能力的那種感覺。
總結一下,就是一夜之間,中國音樂劇趕英超美了。”
“我的媽呀,你把我期待感搞得這么夸張,我可怎么辦吶。”
“西區音樂劇”把這位網友的評論給轉發了出來,因為字數太多,還是截圖艾特發的。
自己也加了一段評論:“趕英超美!我相信這是在一種特別的激動中,給出來的真誠評價,沒必要真的去把季銘杠上那個難以招架的境地。無論如何,《默》大幅度刷新了國內音樂劇的見光度、專業性、藝術水準,基本是無可置疑的了。希望大家看完之后,能夠多多評價,多多宣傳,讓更多人愿意去看音樂劇,愛上音樂劇,我相信,趕英超美并不是一個空談,而是一個可以一步一步去接近的目標。”
《默》本身熱度就非常高,再加上一眾明星地義務宣傳。
比如劉然,看完之后在微博上發了張跟季銘的合影:“驚人!恭喜!”
哪怕沒有去看的,雷大頭、郭大飛、李大潔、黃壘,何老師這些,《流浪地球》的郭導、吳金、吳夢達、麥克隋,其他的還有齊西、任素溪、胡旭……等等吧,合作過的,接觸過的,神交過,神往過的,一個圈兒的,比如張成啊,學音樂劇的,總之是驚動了小半個娛樂圈兒,外加好些國話、人藝的低調老戲骨,混跡在微博上的各路影視公司老板、高管,被婉謝的時尚圈朋友,被營銷號點一點,問“季銘的人脈圈是個什么水平?”
“合作過的沒人說不好,沒合作過的都在期待,一個圈子的都敬佩有加,圈子外的都在喊牛叉。紅在面上的不太認識,牛在里頭的都稱老師,跨界跨的讓人傻眼,進去一回就成名成家。到了季銘這份上,他才是別人的人脈。”
“牛嗶!”
“一個明星走到季銘這份上,已經是算到了某個方向上的巔峰了吧。”
這樣的人脈也好,巔峰也好,也體現在“盜拍”上,各大新聞,用的都是劇組提供的官方宣傳圖,基本上見不著盜拍圖片,更別說視頻了,本來就少,偶見一個,分分鐘就被舉報掉了獨眼浪也是很上道,畢竟季銘這一次也給他們CEO送了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