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我會去看的。電影的水平毋庸置疑,改編版本確實值得期待。”
“這些人跟威尼斯的評委們都是一伙人,當然眼光也一樣,《默》未必真有那么好。”
“現在還買得到票么?”
“沒有了,我剛才打電話問過了,最后一張票被我之前的一個電話買走了。”
“反正假期有好幾天,可以看后面一點的。”
“如果看了之后,沒有這么好,我一定會狠狠罵這些恰飯的一頓。”
兩天的時間,足夠觀眾們買光頭十場的票,連邊角都沒剩下來。當然也足夠《默》成為圣誕前夕倫敦的熱門事物一旦熱門了,關注度就會非常高。
所以英國的觀眾,乃至歐美的英語網民,從BBC,衛報這些大媒體上,也看到了《默》的消息。除了威尼斯影帝之外,它在中國的票房數字已經接近2.5億英鎊,或者3億歐元,或者3.5億美金也就是說,已經超過了被認為類似的著名作品《黑天鵝》。戲多的,還要扯一扯,這兩部出自美國和中國的電影,正好代表著此起彼落的國際局勢,瞎扯淡。
同樣,中文版音樂劇在中國國內大獲成功,刷新票房紀錄的事兒也被報道了,以至于天成文化都接到了巡演邀請,來自英國和歐洲的一些劇院。
除此之外,季銘在電影上的戰績,也被歐美媒體刷新了一遍“知道巔峰時期的湯姆·克魯斯、布拉德·皮特、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么?季銘在中國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可能比他們在美國的更高,這是一位中國的國寶級全民巨星。”
后面的人考證季銘的“中國國寶級巨星國寶級演員”在西方世界的來歷和出處,大約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華維于是適時地在推特、臉書上預告了自己的品牌代言人。
華維在西方的熱度,非常高,非常高,以至于在《默》公演前夕,西方世界對這部音樂劇和季銘的關注度,已經到了一個讓他自己都震撼的程度了。
因為幾乎所有歐洲和美國的重量級媒體,以及很多有影響力的人物,把華維和《默》視作兩個象征,前者以科技硬實力代表中國,而后者則以文化軟實力征戰西方,現在,它們合流了等著給《默》挑刺的,等著它一敗涂地的,已經遠超過詹姆那些人,想必此時詹姆一定非常興奮,并迫不及待地想要點燃那一根導火索了。
季銘不太爽,因為華維的宣布提前了,而且沒有告訴他。
所以季銘在公演前,特意把詹姆的事情告訴了華維,并且友情提醒了可能的后果,等到《默》一敗涂地,萬人嘲諷的時候,都不敢想象華維有多尷尬,以至于他們連連開會做預案,根本睡不著覺但覆水難收。
不管對于華維來說,還是對莫瑞斯來說。
他們只能全力迎接《默》公演的到來,而且他們敢保證,觀眾席里坐著的,將會是最挑剔和最別有用心的觀眾。而劇院之外,除了大排長龍等待入場的觀眾,居然還有為數不少的各國媒體,主要是本地的和中國的。
“你是從哪兒知道這部戲的?”
“你是中國游客么?”
“各位觀眾,我們現在就在倫敦西區莫瑞斯劇院的門口,我們可以看到,季銘主演的英文音樂劇《默》即將首演了,外面可以說是大排長龍,人頭濟濟,來自英國、法國、意大利、美國……當然,也有國內的游客,都在我身后這支隊伍里面。《默》是由季銘主演的同名電影改編的,其電影和中文版音樂劇都大獲成功,英文音樂劇還未上映,已經成為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受西方觀眾關注的中國戲劇作品,大家對《默》的期待非常高,剛才的采訪中也有多位觀眾表示是第一次關注中國題材、中國人主演的音樂劇。”
外面火熱之極,而劇場后臺,莫瑞斯等好幾位主創,卻好像要赴一場悲壯的戰爭似的。
他們知道,演完之后,暴風雨就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