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瑞斯劇院共有三層,總計約1700個座位,在倫敦西區屬于中大型劇院,更大的,有兩千多人的,稍小的,四五百人的。大多數時候,很多劇院都有固定的駐場節目,即便不是《悲慘世界》《劇院魅影》那樣一演十幾二十年的大作,整年整年上演的作品卻比比皆是。
如魯迪的威斯劇院,走馬燈似的上新戲,是比較少的。
此時一樓池座里的伊萬·斯坦森,和他的老友霍華德,就在說及這個問題對莫瑞斯劇院來說,這是一個夢幻的開局。但最終小莫瑞斯能否抓住機遇,《默》能夠通過上佳的質量,將關注度轉化為口碑和觀眾量,卻依然不確定。
伊萬是一位老評論家,但并不權威,因為他一直為中小型報紙撰稿,互聯網時代也沒有改變方式他跟老莫瑞斯的關系不錯。霍華德是一位電影影評人,影響力要廣泛得多,這一次陪同伊萬來看《默》,也有想要提前看看電影《默》故事核心的想法。
“小莫瑞斯比我想象中更能干。”伊萬整理了一下發白的胡子:“老莫瑞斯是個特別保守的劇院經理,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做出一部《劇院魅影》級別的作品,并將之同莫瑞斯劇院一起,被歷史銘記。”
“那他肯定想不到今天,他兒子找了一位能帶來腥風血雨的亞洲大明星來主演作品,并且讓整個西區,乃至倫敦、英國、歐洲都為之側目。”
“哈哈,”伊萬認同地大笑了幾聲:“老莫瑞斯連打廣告都很不樂意,他覺得最好的戲劇一定能夠打動觀眾,然后在漫長的歲月里積累口碑和聲望,他認為這是必須的,也是一座劇院之所以偉大的原因。假如他還在,這一切都不可能發生。”
霍華德看了看天鵝絨的幕布,那并不是新的,仿佛還帶著當年主人的驕矜。
“但如果今天還是他在管理劇院,也許就要考慮賣掉它了,畢竟老一套的思想已經完全落伍了”霍華德頓了頓,突然惡趣味地又說了一句:“也許就會賣給中國人,畢竟,現在就屬他們最有錢。”
“相對于劇院,他們也許更愿意買足球俱樂部。”伊萬加了一句。
英國人現在已經能夠非常平淡地討論其他國家的強大了,畢竟,日不落帝國已經落了很久,早就適應了。
霍華德不再提這個話題,在電影領域,中國人的存在感還不是那么高,好幾年來,季銘和他的《默》已經是最受關注的華語電影了,據他所知道的消息,以及《默》英國發行商的一些預熱,這部華語電影很有可能會在一月份就會上市于歐洲上映,取得一個不錯成績,是大概率的對于非英文電影來說。
而在近期的一系列熱門新聞之后,霍華德認為影迷觀眾對《默》的興趣,甚至已經超過很多英文作品了。
他也很期待看到這出電影畢竟,他的一些朋友在威尼斯看過之后,都給出了極高的評價。
“你認為這部戲能夠持續演下去么?”霍華德比較好奇地問伊萬。
伊萬搖搖頭:“不確定。其實很多媒體都說這是一部中國音樂劇,那并不正確。除了主演和電影原作,它跟其它西區的音樂劇并沒有什么大的差別。小莫瑞斯雖然跟他父親不同,但并不是一個一無所知的敗家子,這出音樂劇的質量應該是有保證的但即便如此,能夠在如此激烈的競爭里成為常青樹,沒有人能夠確定。這么高的熱度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而且我有注意到,詹姆,詹姆·道森,對《默》的吹捧充斥著一種詭異感,他可不是個什么好東西。”
“你可以提醒一下小莫瑞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