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還需要我去提醒他,那他就死定了。”
霍華德失笑,他只是隨口一說,因為來之前,伊萬總是說他跟老莫瑞斯當年的交情但顯然,交情已經隨風逝去,并不足以他為小莫瑞斯已經莫瑞斯劇院操更多心。
……
中文版和英文版其實有非常多的不同,因為本身國內音樂劇和國外音樂劇的風格就不一樣。季銘在國內的演唱和舞蹈都要更雋永一些,從風格上來說,國內觀眾不會希望看到吵吵鬧鬧的《默》。但西區版幅度確實會更大一些,因為其它的合作演員,無論從動作還是演唱上,都更加松弛,戲劇感更明顯,季銘當然需要吻合整體的風格。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和觀眾的互動。
國內觀眾可能看電影看電視劇更多一些,其實不是那么適應和演員大眼瞪小眼,會出戲。尤其是位置比較好的,演員一下跑過來了,對著你就唱“啊,你這個負心漢……”,或者“我要把刀子捅進你的心,看看流出的血是不是黑色……”,他們可能會受不了。但西區觀眾被培養的很好,很多時候你得站在前臺,面對觀眾,尤其是唱的部分,口水噴到他們臉上最好。
舞臺性更高。
基于這樣的差別,從編曲作詞,再到舞蹈編制上,其實都會不同,一如伊萬說的,這就是典型的西區音樂劇制作產物。季銘本身也沒有任何意愿要來給西方觀眾進行審美迭代,他只是做一出戲而已。
英文版的開頭比中文版更長一些,它把前清交代放在了前面楊鳴穿著一身白色睡衣,在滿目昏白燈光里,講述自己的夢想,自己經歷的舞臺事故,和那些在舞臺事故中逝去的同事交流,表明自己多么希望重新站上舞臺,重新為舞蹈事業心潮澎湃。他也展示了一些片段似的舞蹈動作,高難度的,優美的……力求讓觀眾一開始就驚嘆。
隨著他一邊唱著憂傷的“我的心在漸漸冷卻,我的足底也變得冰涼,我的夢想啊你不要遠去,不要遠去……”,一邊伏低在地面上,隨著漸漸微弱的心跳聲效,第一幕隨之結束了。
第二幕就是楊鳴醒來,驚喜之下獻上了激昂的歌唱,一步一步地找回動作和舞蹈的本能,接著回到了紅星舞團,在萬眾矚目里一日千里……
第二幕是非常容易讓人感受到水準的一幕。如果說第一幕的演唱讓人知道,啊,這個主演是個強大的歌者,那第二幕則毫無爭議地展現了一個音樂劇演員的控制力。
情緒、角色、劇情在不同的曲子里,不同的聲音演繹里,仿佛穿花蝴蝶一樣,讓人目不暇接。而同事,演員和舞臺之間那種休戚與共的一致性,也被展現地極為緊密,這非常重要。縱然布景非常精良,但是說服觀眾現場就是故事里的場景,依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只有當演員把現場一起拉進表演里,拉進劇情里,這一切才會顯得有說服力。
這就是他的房間,這就是紅星舞團,這就是那個偏僻的練舞房,這就是陽光斜照下,楊鳴和艾琪旖旎纏綿的排練廳……舞臺劇,舞臺和劇真正融為一體,才是最佳的狀態。
從第二幕轉到第三幕之間,觀眾中有很多比較專業的人士,都意識到了這一點。
譬如伊萬和霍華德。
“這位影帝先生,個人能力太強了。”伊萬并沒有說的特別詳細,這不是在寫劇評,霍華德對這一切也非常了然,并不需要他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