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雖然是千古一帝,但他的的性子比較急,喜歡速戰速決。
另外王翦家族當時在大秦軍中已經頗有聲望。
如果再滅楚國,在軍功為評判標準的秦朝已功高蓋主。
秦始皇不答應王翦也是出于自己制衡之道。
所以當時秦始皇更有益來提拔李信,用以對抗王翦家族。
而且李信更是提出了讓秦始皇拍手稱快的進攻策略。
那就是用戰車與騎兵出奇制勝,快速拿下。
到了秦楚之戰,李信在戰爭初期確實屢戰屢勝,但是卻未料到,其實這正是楚軍誘敵深入之策。
至于當時的李信,怎么也不會想到楚軍從后方完成迂回包抄將李信的主力部隊盡數消滅。
那次與楚國大戰,秦軍出兵二十萬,損傷近半消息傳到秦國。
朝中眾臣無不認為李信有辱國體,有辱軍隊。
而且在秦楚大戰的那一次,李斯的長子和嬴政的女婿都因為李信的決策失誤而戰死沙場。
事后李信主動要求依軍法處置,但是秦始皇也是一個愛才如命的人。
畢竟李信當年意氣風發滅燕,功勞甚大,所以秦始皇也給李信留下活口派往西部邊陲成為守邊將領。
自那之后,李信便一蹶不振,甚至一夜之間黑發變銀發。
而在朝堂之上,大家都清楚李斯和李信兩人有不共戴天的仇恨,因為李斯的兒子因李信而死,所以你是在李信就會一直被雪藏。
其實李斯竭力想要給李信定罪,弄死李信,但是如果真的秦始皇答應了,等于在宣布自己用人失誤,加上確實喜歡李信又是嫡系部隊,所以才保住了他的命。
在邊關的李信已經成熟了不少,此時他正站在楊道的長城堡壘之上。
他望向遠處風煙四起。
此時他知道西邊肯定有大軍殺了過來,而且斥候按說這時應該已經過來報信,但是卻遲遲沒有任何消息。
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大秦和羌族共同的前哨已經被大悅氏連根拔起。
李信心想這意思不同尋常,不像前幾次只是騷擾。
這一次竟然連警戒哨所都被拆掉,莫非他們是要開戰?
李信的手緊握著腰間的長劍,目光中流露出一絲擔憂之情。
實際上大悅氏之前的不安分舉動,李信其實早有察覺。
因為滅羌族,拔西域就足以見得他們開始對大秦西側形成包圍勢態。
其實說到底就是天道皇冊給了他們信心。
李信心想這一次大悅氏肯定是有所圖謀,心懷不軌。
“斥候速來。”
“將軍,請問有何指示?”
“趕緊回去向咸陽稟報說大悅氏開始對我大秦有實際軍事舉動,懇請皇帝陛下給予支援。”
“什么?”
有一個質疑的聲音,從李信身后冒將出來。
發出質疑的人正是李斯的嫡系李兌。
兩人雖然都姓李,但不屬于同一家族。
李兌家世顯赫,是李斯的同族兄弟。
在甘西郡中他倆分館也不盡相同你對主抓內政李信則主抓軍事,不過在上下級等級上,李兌高于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