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再告誡、反復強調【夫一人之身,百萬之眾,束肩斂息,重足俯聽,莫敢仰視者,法制使然也。】”
“因此,諸葛亮入蜀之初便與法正、劉巴、李嚴、伊籍等人依據和增刪秦漢舊律,共同制訂了蜀國的法典《蜀科》。”
“諸葛亮在軍事上也是大有作為。”
“諸葛亮善于治軍。”
“在治軍方面諸葛亮提出治軍以明、以信為本。”
“他用明確的道德要求和嚴格的法律規定讓軍隊形成了穩定的戰斗力。”
“在治理軍隊時,諸葛亮認為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言出必行。”
“進有厚賞,退有嚴刑,賞不逾時,刑不擇貴。”
“因為諸葛亮的言出必行,蜀漢軍隊的戰斗意志堅不可摧。”
“此外,諸葛亮在經濟、發明、繪畫、書法、音樂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可謂是一個全才般的人物。”
“諸葛亮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是催人奮進的一生。”
“他始終代表著社會的公平與正義,代表著蜀國的光榮與夢想。”
“對他來說,皇位唾手可得,但他選擇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他生長在世家望族,又少年得志,對于勞動人民談不上多少感情,但他愛民如子,安撫百姓。”
“對待李嚴這樣的政敵,他堅持走司法程序,僅僅把他免官為民,并且繼續任用李嚴的兒子。”
“對待外敵,諸葛亮領兵從不燒殺擄掠,只消滅敵方軍隊,與百姓秋毫無犯。”
“在國力、兵力、運輸能力都遠遠不及魏國的情況下,在糧草難以為繼的困境中,卻能與【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的司馬懿、曹真、張郃等當世之名將在相斗之中屢占上風。”
“不僅如此,諸葛亮【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卻能夠在敵國境內,來去自如、想攻就攻、想退就退。”
“以蜀軍徒步之士卒讓曹魏飛馳之鐵騎聞風喪膽!”
“面對歷史車輪的無情碾壓,諸葛亮憑借超卓的個人能力將蜀漢國祚延長了四十年,并且經濟上富強、軍事上主動、外交上平等。”
“最終天不假年,沒能逆轉乾坤。”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在文學之上,諸葛亮更是留下了【出師表】、【誡子書】這樣的千古名篇。”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后人贊之曰【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一代名相,五次北伐之際病逝五丈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亮死后,蜀漢的軍士和百姓都異常悲痛,紛紛在路邊祭奠他。”
“各地多上書請立諸葛亮廟,但朝堂以此違背禮制不納,于是百姓在四時的節日于道路上私祭諸葛亮。”
“后主劉禪最后更是為諸葛亮開先例,單獨立廟。”
“蜀漢滅亡之后,蜀中百姓便在成都為諸葛亮修建了多座武侯祠,香火千年不絕。”
旁白聲到此突然停止,背景音樂也是戛然而止,視頻中卻是傳出另一首歌。
有緣有情有義,肝膽相照。
是非忠奸善惡,分道揚鑣。
江山美人,競待折腰。
文韜武略,臥龍鳳雛,那堪寂寥。
結伴結盟結交,難結同好。
借風借火借箭,羽扇輕搖。
榮辱興亡,皆一肩挑。
深謀遠慮,都為今朝。
夢在燃燒!!!
問鼎三足怎落腳,隆中對分曉。
只盼來日登蜀道,再續出師表。
不鳴則已,一鳴動九霄。
不出則以,一出比天高。
隨著歌聲的結束,旁白聲再次出現。
“功蓋三分國,名高八陣圖。”
“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十大名相第五位。”
“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