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世界。
始皇帝十四年,法家集大成者韓非被囚禁于秦國都城咸陽的牢獄中。
之前他還是秦始皇嬴政最為欣賞的人物,然而由于不合時宜的發言,卻令他身陷牢籠。
牢房外靜靜地矗立著一個英武的身影,他就是李斯。
李斯與韓非是同窗故友,二十年前他們同時拜在了荀子門下,卻沒想到二十年后兩人會一門之隔,天壤地別。
而韓非明白自己的命運可能就會終結在李斯的手里。
特別是看到視頻之中秦國一統天下,他就知道大勢已經無法挽回。
他不由得想起自己和李斯的過往。
在荀子的門下,不乏出了很多大名鼎鼎的人物。
浮丘伯、張蒼、毛亨等人,要么精通詩歌,要么精通律法。
可是在荀子門下,被世人所最為熟悉的的莫過于韓非和李斯。
因為這兩位弟子學習荀子的儒家的思想理念,最終卻整理出了法家學說。
更是將自己所遵從的法家運用到了戰國時期的兩個大國之間。
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像之前的儒家圣賢一般,由于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所以只能將自己的情懷全部寄托于自己的文字。
迫于對現實的無奈,荀子也開始了收徒講學,他將他自己最寶貴的一生全部留在了稷下學宮和楚國蘭陵。
對于李斯,韓非是有一些了解的。
李斯與韓非雖然都拜于荀子門下,但兩個人的出生卻天差地別。
李斯,出生于平民最底層,年輕的時候在地方上曾做過小吏。
韓非曾經聽說過李斯自己講過的一個故事。
有一天李斯在廁所里看到老鼠正在吃東西,每逢有人或者其他的動物經過時,老鼠就會驚慌失措地到處逃竄。
后來李斯又跑到了糧倉里,看到老鼠吃的是粟米,而且還在暖和的倉庫里安了家,也不會受到任何的驚擾。
李斯說這件事情讓他獲得了很大的感悟。
他認為人和動物一樣,如果想要榮華富貴,關鍵還是在于生存在什么樣的環境中。
至此,李斯對成功的渴望更加強烈,這也促使他更加努力地學習。
韓非則不同,韓非是出生于韓國,天生的貴族。
可是韓非卻也有著自己的苦惱,韓非從小就有口吃的毛病,說話結巴。
要知道在這樣一個時代,百家爭鳴,政治家想要立足于世,必須要有良好的口才。
而韓非的口吃帶給他的痛苦是可以想象的,所以韓非的筆變得更加尖銳,寫作也成為了他向世界闡述思想的一種方法。
很多時候,韓非寫故事經常喜歡運用反語、諷刺、影射這樣的文筆,他認為這也反映出他當時的一種無奈的心境。
一個是出身低微的小吏,一個是天生貴族,機緣巧合都拜在了荀子門下。
韓非的政治理論水平其實要高于李斯,在很多場合就連李斯也表示出自愧不如。
【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
但是韓非也知道,在政治實踐方面自己是不如李斯的,他沒有那么多機會去實踐。
雖然兩人都是荀子的學生,但韓非和李斯都并不完全同意荀子的一些儒家思想。
二十多年前,長平之戰,趙軍直接被坑殺了40萬余將領,趙國大傷元氣。
至此秦國在戰國七雄當中已經沒有了強勁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