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傍晚,車隊停下住宿。趙高覺得時機已到,便帶著扣壓的遺詔來見胡亥,勸他取而代之。
【而今大權全掌握在你我和丞相手中,希望公子早作打算。】
胡亥早就夢想能夠登上皇帝的寶座,只是礙于忠孝仁義而不敢輕舉妄動。
聽趙高一番貼心之語,但仍還有些猶豫,怕李斯不肯答應。
趙高則是很有自信認為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自己請愿去說服李斯,胡亥答應了這件事。
李斯是秦朝開國元老之一。
他跟隨始皇多年,協助始皇統一天下,治理國家,因而在朝中享有很高的聲望。
趙高知道,只有爭取到李斯,篡位之事才有可能成功。
為此,他頗費了一番心計。
趙高了解到李斯本出身布衣,正是因為不堪卑賤窮困才效命于秦始皇,而今雖然位居三公,享盡榮華富貴,但依然時時為自己的未來擔憂,唯恐有一天眼前的一切會化為泡影。
于是,他決定從李斯這個性格弱點發動進攻。
趙高徑直找到李斯,有恃無恐地對他坦言:“皇上駕崩一事,外人無從知道,給大公子扶蘇的詔書及符璽也在我那里,定誰為太子,全在丞相與高一句話,丞相看著辦吧!”
李斯大驚,聽出了他想篡詔改立的意圖。當下斷然拒絕,義正辭嚴地說,“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你怎么說得出口!李斯本來出身低微,幸得皇上提拔,才有今日的顯貴。皇上現今將天下存亡安危托付給你我,怎么能夠辜負他呢!”
趙高見正面游說無效,便一轉話鋒,問道:“丞相,依你之見,在才能、功績、謀略、取信天下以及扶蘇的信任程度這幾方面,你與蒙恬將軍誰強呢?”
李斯沉默半晌,黯然地說:“不及也。”
趙高進一步試探道:“丞相是個聰明人,其中的利害關系恐怕比高看得更清楚。大公子一旦即位,丞相之職必定落入蒙恬之手,到時候,你還能得善終嗎?胡亥公子慈仁敦厚,實乃立嗣的最佳人選,希望丞相仔細度量度量。”
李斯此刻已心亂如麻,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他終于向趙高妥協。
趙高當時就知道,自己夢寐以求的事情要實現了,欣喜若狂,馬上與李斯合謀,假托始皇之命,立胡亥為太子,又另外炮制一份詔書送往上郡,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賜扶蘇與蒙恬自裁。
之后扶蘇自殺,蒙恬被囚。
趙高見障礙已除,胡亥趕快回去繼承皇位。
太子胡亥稱帝,是為秦二世。
趙高官被封郎中令,成為了胡亥最親信的決策者。
二世上臺后,趙高利用各種機會打擊異己,殘滅秦皇族,扳倒丞相李斯。
距離死亡還不足一年,如今的大秦已經快要亡了。
可這絕不是他想要的。
他的權利根植于秦王朝之上,毀了秦王朝,也就毀了他自己。
蓋壓三皇五帝,超越歷史所有政權,如此偉大的秦王朝,誰能想到它會二世而亡?
這片古老土地上第一次建立起大一統的皇朝,其偉大恢宏前所未有,可各種矛盾也前所未見。
秦始皇一朝逝去,被其巨大威望所鎮壓的無數矛盾噴涌而出。
趙高苦心積慮篡奪的權利冠冕,竟在火山之上。
這是他絕不愿意,也未能洞見的。
可是事到如今,他也毫無辦法。
他現在是有些后悔的。
可是他這個世界李斯已經死亡,即使獲得獎勵,也不會作用于這個世界的秦朝。
趙高也沒有什么辦法,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