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各有想法的時候,第二位的播放已經開始了。
人們很快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了諸天視頻上。
想要看一看排在第二位的到底是什么人,有什么樣的功績。
畫面中出現了一位溫和的中年男人。
他身穿一件普通的絲質衣服,腰間隨意綁著一根腰帶。
一頭烏黑的發絲,有著一雙嚴峻的眼眸,體型健壯,讓人一看都難以忘記。
他的頭輕輕向上抬起,有一種天下大事盡在他手的非凡氣度。
但是在周圍的環境襯托下,整個畫面卻體現出一種悲涼的氣息,好似在預示著這個人的最終下場。
他的氣質讓人向往,但是他眼神中的冷酷也讓人不敢接近。
很快,隨著畫面的轉變,旁白聲出現了。
“自古驅民在誠信,一言為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首先是一首古詩出現在屏幕之上。
“十大名相第二位。”
“法學之巨子,政治家之雄!”
“商鞅!”
隨著這個人的身份被揭露,畫面中的人也在不斷的變化。
從少年的意氣風發,到中年的大權在握,最后到老年的悲涼無奈。
畫面中的商鞅,仿佛一直還是那個他,卻又仿佛是無數個不同的他。
而隨著畫面的變化,旁白聲亦是緩緩道來。
“商鞅出身于衛國公族,衛國是一個小國,衛國的命運只能同其他中小諸侯國一樣在大國之間茍延殘喘。”
“為了存國,衛國被迫選擇了做新興崛起的大國魏國的附庸。”
“商鞅年輕時喜歡刑名法術之學,受李悝、吳起的影響很大。”
“在魏國時,商鞅侍奉魏國國相公叔痤任中庶子。”
“公叔痤病重時向魏惠王推薦商鞅,說:【商鞅年輕有才,可以擔任國相治理國家】,又對魏惠王說:【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殺掉他,不要讓他投奔別國。】”
“魏惠王認為公叔痤已經病入膏肓,語無倫次,于是皆不采納。”
“公叔痤轉而讓商鞅趕緊離開魏國,商鞅明白魏惠王不采納公叔痤用他之言,也不會采納殺他之言,所以并沒有立即離開魏國。”
“秦孝公繼位,當時黃河和崤山以東的戰國六雄已經形成,淮河、泗水之間有十多個小國。”
“周王室勢力衰微,諸侯間用武力相互征伐吞并。”
“秦國地處偏僻的雍州,不參加中原各國諸侯的盟會,諸侯們疏遠秦國,認為他們是蠻夷之輩。”
“秦孝公繼位后以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為己任,在國內頒布了著名的求賢令,命國人、大臣獻富國強兵之策。”
“公叔痤死后,商鞅聽說秦孝公在國內發布求賢令,便投奔秦國,通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見孝公。”
“商鞅三次分別用帝道、王道、霸道之術游說秦孝公,都沒有完全打動秦孝公。”
“最后商鞅見孝公時暢談富國強兵之策,才一舉打動秦孝公,二人暢談數日毫無倦意。”
“這個時候商鞅已經看出秦孝公意在爭霸天下,所以對耗時太長才能取得成效的帝道、王道學說不感興趣。”
“在與商鞅深入交流之后,秦孝公打算在秦國國內進行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