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二十四年,秦孝公嬴渠梁病危。
他現在也正在觀看著【諸天視頻】。
早在幾年前,嬴渠梁就已經看出了商鞅所面臨的困境。
他知道自己死后,商鞅也難逃一死。
可是變法不可能停下,他也不可能不死,秦國也必須越來越強。
所以嬴渠梁在這種重病的時候仍然在考慮商鞅的問題。
想到商鞅,他自然也想到了自己的從前。
嬴渠梁于秦獻公四年出生。
秦獻公二十三年,其父秦獻公去世后,嬴渠梁繼位,嬴渠梁繼位時年僅二十一歲。
早在秦孝公出生前,秦國經歷了自秦厲共公之后幾代君位動蕩,國力大為削弱。
魏國趁秦國政局不穩之機奪取了河西地區。
嬴渠梁之父秦獻公繼位后,割地,與魏國講和,安定邊境,遷都櫟陽,修養生息,并且數次東征,想要收復河西失地,無奈愿望沒有實現便去世。
嬴渠梁繼位時與齊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文公、韓昭侯、趙成侯并立。
當時黃河和崤山以東的戰國六雄已經形成,淮河、泗水之間有十多個小國。
周王室勢力衰微,諸侯間用武力相互征伐吞并。
戰國六雄中,楚國、魏國與秦國接壤。
魏國占有原本屬于秦國的河西地區,從鄭縣沿洛河北上修筑長城。
楚國自漢中郡往南,占有巫郡和黔中郡。
秦國地處偏僻的雍州,不參加中原各國諸侯的盟會,被諸侯們疏遠,像對待夷狄一樣對待。
秦孝公繼位后以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為己任,廣施恩德,救濟孤寡,招募戰士,明確論功行賞的法令,并在國內頒布了著名的求賢令,命國人大臣獻富國強兵之策。
同年,秦孝公兩路出兵,向東圍攻陜城,向西進攻西戎,斬殺西戎獂王。而趙、韓兩國也趁秦孝公繼位未穩之機率軍攻打秦國。
秦孝公二年,周顯王派使臣送來祭肉。
求賢令發出以后不久,秦孝公就遇到了他這輩子最重要的人。
至今想來,秦孝公還無比慶幸。
衛國人商鞅在公叔痤死后聽聞秦孝公的求賢令,便攜帶李悝的《法經》投奔秦國,通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見孝公。
秦孝公記得那是四次見面。
前兩次商鞅分別以帝道、王道之術來說服他,不過他對于這兩種方法毫不感興趣并通過景監責備商鞅。
第三次商鞅再以霸道之術跟他討論,他聽后改變態度但沒有重用商鞅。
之后在商鞅沒有主動求見的情況下,秦孝公主動的招進了商鞅,也就有了第四次的交談。
第四次,也是讓秦孝公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也就是這次交談,奠定了秦國復興之路。
商鞅暢談富國強兵之策,秦孝公聽后大喜,兩人暢談幾日后毫無倦意。
在商鞅的勸說下,秦孝公決定在秦國國內進行變法。
之后就是一系列的變法阻力和變法過程,完成了第一次變法。
經過第一次變法后,秦國國力開始強大。
之后秦國在西山擊敗韓國,楚宣王派右尹黑來迎娶秦國女子,與秦國聯姻。
并且秦孝公與魏惠王在杜平會盟,結束了秦國長期不與中原諸侯會盟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