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世界。
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咸陽之中。
剛剛四十四歲的嬴駟正在宮殿之中觀看諸天視頻。
前年的秦國剛剛攻伐了義渠二十五城,讓秦國再也不缺戰馬。
去年的秦國更是關中、漢中、巴蜀連成一片,形成了巨大的戰略優勢。
如今的他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秦國也越來越強大。
當他看到商鞅出現在畫面之中時,他不由得有些愣神,仿佛是想起了自己的曾經。
當年他剛剛上位,在秦國的影響力并沒有那么大。
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權力,贏駟即位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鏟除異己,立相分權。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秦國的法治建設已基本成功,倒是獨掌大權的商鞅的存在成了秦國改革成果的最大威脅。
秦國的法治建設是靠強力完成的,也就是商鞅所說的霸術。
在法治建設完成后,秦國有兩個人是雙重性質的,秦惠文王和商鞅。
他們由于擁有巨大的權力,既是法治的最強維護者,也是法治的最大危害者,而君主制下的法的象征只能是一個人。
商鞅的悲劇根源就在這里,在這種情況下贏駟必須要除掉商鞅。
像商鞅這種人,秦國不用,也必然是不會讓別國來用的。
他先是除滅了位高權重的大良造商鞅,接著又除掉了公子虔和公孫賈及其大量黨羽,消除了國家最高機構的內患之虞。
早在秦孝公時期,執掌軍政大權而又獨斷專行的商鞅就對國君造成了嚴重的威脅,但秦孝公并沒對商鞅采取什么措施。
贏駟清除商鞅等異己分子,出色地完成了秦孝公沒有完成的收尾工作。
從秦孝公開始,秦國沒有設過宰相,只有將相合一的大良造。
大良造主營軍、政、民,權力很大,是對君權的一個巨大威脅。
尤其是在商鞅擔任大良造后,更是重權在握,炙手可熱。
贏駟在任公孫衍為大良造以后,大良造依然集各種權力于一身,大有左右國君之勢。
為了消除對國君的威脅,贏駟便開始對大良造實庭分權策略。
在之后他開始設立相邦,任張儀為秦國第一相邦。
這樣,就把大良造原來的相權剝離出來,使大良造成了單純的最高軍事職務。
即使有了宰相,嬴駟也不是放手不管,而是勤于政事,親自主持政局,剝奪了宰相的許多權力,使秦國的相邦實際上只相當于外相,很大程度上只掌管外交方面的事情。
這些舉措的實施,極大地鞏固了國君的權力。
作為大秦帝國第一王,贏駟覺得自己最大功績是擴疆拓土,壯大勢力。
秦惠王八年,秦國大良造公孫衍破魏軍于雕陰,魏以河西地予秦。
秦惠王九年,秦軍攻魏,取河東的汾陽皮氏及焦曲沃。
次年秦軍乘勝攻魏,取魏蒲陽。
魏國在秦軍數次強大攻勢之下,又被迫割讓上郡十五縣給秦。
從此,秦國不僅把魏國黃河以西的地盤全部吞并,而且在黃河的東岸建立了東進的前進基地。
秦惠文王十四年,嬴駟效仿山東六國的做法,亦自稱為王,改元為更元元年。
秦惠文王更元八年,魏、趙、韓、燕、楚五國聯合攻秦。
秦惠文王派庶長樗里疾破魏、趙、韓三國軍于修魚,斬首八萬,暫時抵擋住東方聯軍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