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世界。
桓公四十二年。
戎攻打周朝,周告急于齊,齊桓公令各國諸侯發兵救周。
此時的他正在國都之中看視頻。
他在視頻之中看到了這一輩子中印象最深的人。
去年的時候,管仲重病。
齊桓公知道他已經不行了,于是問他群臣中誰可以取代他做丞相。
當時的管仲回答【了解臣下沒有人比得上君主。】
于是齊桓公說了四個他的寵臣。
齊桓公現在還記得管仲對他們的評價。
對于易牙,管仲評價【殺掉孩子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
對于開方,管仲評價【背棄親人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難以親近。】
對于豎刁,管仲評價【自己閹割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難以親愛。】
對于常之巫,管仲評價【死生,是無法逃避的;疾病,是人體失常所致。君主不順其自然,守護根本,卻完全依賴于常之巫,那他將對國君無所不為了。】
但是管仲死后,齊桓公并沒有聽從管仲的建議,還是重用了四人。
齊桓公認為管仲是最后的時刻太謹慎了,他完全可以駕馭這四個人。
不過看到畫面上的管仲,他也十分慶幸這一生能夠遇到這么一個大才。
齊僖公三十三年,他的父王齊僖公駕崩,留下三個兒子,太子諸兒、公子糾和當時還是公子小白的他。
齊僖公死后,太子諸兒即位,也就是齊襄公。
當時,管仲輔佐公子糾,管仲的好朋友鮑叔牙輔佐齊桓公。
不久,齊襄公因與魯桓公的夫人私通之事暴露,索性將魯桓公灌醉并殺死。
對此,管仲預感到齊國將會發生大亂。
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君的女兒,因此管仲和召忽就保護公子糾逃到魯國去躲避。
齊襄公十二年,齊國內亂,兩個逃亡在外的公子,一見時機成熟,都想急忙設法回國,以便奪取國君的寶座。
魯莊公知道齊國無君后,萬分焦急,立即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國,后來發現齊桓公已經先出發回國。
齊桓公在當上國君之后了解了當時的事。
管仲自請先行,親率三十乘兵車到莒國通往齊國的路上去截擊齊桓公。
齊桓公一直對當時的場面記憶猶新。
管仲人馬過即墨三十余里,正遇見齊桓公的大隊車馬。
管仲等齊桓公車馬走近,就操起箭來對準射去,一箭射中,齊桓公應聲倒下。
管仲以為齊桓公已經被自己射死,就率領人馬回去。
不過齊桓公有驚無險,當時管仲一箭射中他的銅制衣帶勾上,他急中生智咬破舌尖裝死倒下。
經此一驚,齊桓公與鮑叔牙更加警惕,飛速向齊國挺進。
當他們來到臨淄時,由鮑叔牙先進城里勸說,齊國正卿高氏和國氏都同意護立齊桓公為國君,于是齊桓公就進城,順利地登上君位,這才有了如今的他。
齊桓公即位后,急需找到有才干的人來輔佐,因此就準備請鮑叔牙出來任齊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