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華夏所有金融機構一年吸納的居民存款!
而金融機構,其實不僅僅只是銀行,包括一些信托、保險、基金、證券公司。
當然,除了銀行之外,其他金融機構儲蓄業務不多。
然而,哪怕僅僅只是銀行,華夏有多少銀行?
這么多銀行加在一起,加上地方性銀行,根據統計,大大小小上千家!
上千家銀行,一年吸納了4萬億的居民存款。
而遠方呢?
一家民營企業,再加上一個規模很小的基金公司,要在半年內吸納萬億資金。
盡管名義上,是基金理財,不是存款。
實際上,T+0模式的余額寶,真的不是存款嗎?
而且還是活期儲蓄!
如果真被遠方做到了,相當于遠方一次性搶走了全國金融機構20%的存款業務!
不是一家兩家,而是全國!
他一家基金吸納的資金,甚至要超過幾大國有銀行一年吸納的居民儲蓄總額,真的對金融機構沒影響?
萬億資金流入了基金理財產品當中,而且還不是流入銀行體系,這些錢難道是憑空冒出來的?
又或者,這萬億資金,難道真都是居民藏在家里不愿意存銀行的錢?
可萬卡通的結算渠道,又不是沒通過銀行。
這筆錢不流入萬卡通,還是在銀行待著!
現在,因為萬卡通合作的銀行機構多,客戶也不是統一走一家銀行轉賬,感受不太明顯。
然而當這個規模擴大到百億千億,那就明顯了!
遠方這邊沒有大肆宣傳,馬華騰頓時意識到對方的目的了,低調發展!
前期高調宣傳,真等出了成績,反而低調了,這其實很符合李東的作風。
悶聲發大財,也是很多人都在干的事。
該高調的時候高調,該低調的時候低調,李東難道就不怕被金融機構抵觸?
當初金融機構一份“黑名單”出爐,導致多少企業破產清算。
三聯之前剛倒閉,實際上三聯不是當年進入黑名單的唯一企業,當年進入的很多,而下場都很凄慘,要不倒閉,要不沒落。
李東就能頂得住?
李東說遠方實力強大,這點不假,說實業比互聯網有基礎,這點也不假。
然而互聯網企業有點和實業不同,實業喜歡燒銀行的錢,而互聯網機構一般都是燒資本機構的錢。
互聯網企業的負債率一般都不會太高,因為他們貸款難度比較大,主要還是選擇融資,稀釋股份。
而實業,其實也是融資,不過融資目標是銀行為主罷了。
遠方的實體產業實力不弱,不弱的同時,貸款也不少。
號稱4000億總資產的遠方,凈資產只有3000億左右,其中的1000億,那就是負債。
這些負債,那也是錢。
這筆錢從哪來的?
以銀行貸款為主!
遠方集團,在各大銀行的貸款,起碼高達800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