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總說的一些話,我盡管不全部認同,可大部分還是認同的……”
幾人說著,馬昀也不甘示弱道:“C2C平臺的商戶,現在以沒背景,沒資金,辛苦創業的年輕人為主。
網上商城,利潤沒你們想象的那么高,付出的也不比任何創業者少。
對這些沒背景,沒資金的年輕人而言,這種創業更艱辛。
這時候,電子商務剛有起色,對他們征稅,那就是對年輕人的希望和未來征稅。
最近,有些言論,有些過激了。
一些人都在說,年銷售十幾萬的網店店主,還不如農民工創造的價值大……
我沒有看不起任何行業,任何人的意思。
可憑什么說網上創業就是不務正業?
網上創業就不是創業?
你們光想著平臺對你們產生的沖擊,可你們考慮過,電商平臺現在也在養活一個產業,養活無數人和企業。
一旦對剛興起的電子商務征稅,那這些人還有創業的激情嗎?
我一直在說,不是不交稅,而是要等這個行業完全走上正軌化,整個行業給人看到希望之后。
那時候,我們該如何去辦,就如何去辦。
現在,不是時候。
而你們口中所謂的沖擊,我暫時還沒看到有多大影響。
政府對新興產業進行補貼,進行推廣,難道不是應該的?
當初,大賣場模式興起,政府不也在補貼,在推動?
為什么到了電子商城,就會被當成攻擊的借口……”
“馬總,攻擊一說從何而來?我們就事論事!
還有,你說還沒到時候,那現在前三個季度,網購市場交易額已經達到了5000億!
這時候,興起沒幾年的網購,達到這個規模,難道還不足以讓人重視?
而實體門店受到了沖擊,那也是事實!
繳稅納稅,天經地義,行業初期可以適當放寬標準。
可如今網購市場已經不再是初始階段,這時候,還進行區別對待,豈不是讓人心寒……”
“……”
幾人針對C2C個體商戶到底要不要收稅的問題爭論的厲害。
這時候的李東,沒有說話。
針對C2C商戶收稅問題,萬家網現在不如掏寶規模大,馬昀沖鋒就夠了。
再說他線上線下都做,也不好評判。
可很快,戰火牽扯到了李東頭上。
說了一陣C2C,馬上,幾乎所有人矛頭都指向李東。
馬昀大概是覺得自己一個人出面反駁不劃算,緊接著就道:“你們也不用老是看C2C,C2C畢竟都是一些沒背景,沒資金創業的年輕人在創造未來。
你們說C2C征稅,B2C平臺呢?
B2C平臺,企業是在繳稅。
阿里的B2C,嚴格說起來,繳稅比例其實和實體零售差不多。
可遠方商城,繳稅比例只有2%不到,這遠比實體零售3.5%以上要少的多……”
如今,對于這些零售大企業,平均每年稅收大概在3.5%以上。
其中包括各種減免,退稅,避稅等等政策措施。
而電子商城,享受的政策更多,實際上繳稅比例只有2%不到,這是指自營業務。
天貓的自營,實際上不是阿里的,而是廠家在自營。
可遠方的自營,那是真的屬于遠方。
遠方這邊稅少,代表遠方商城競爭力更強,利潤更可觀,也導致遠方商城做大之后,對其他實體企業,產生了更大的沖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