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無聲處聽驚雷,阿里做的不聲不響,實際上已經滲透到了零售各個環節。
一旦再拖延下去,掏寶和天貓做大,終端供應鏈被阿里掌控,那我們這些平臺,恐怕真要受到阿里的控制了。”
前世,馬昀說阿里是為了培養更多的京東,李東嗤之以鼻。
實際上,很多人都覺得老馬是在吹牛。
這輩子,馬昀其實也說過這話,不過對象換成了遠方罷了。
如果以前李東看的還不是太透徹,被掏寶和支付寶吸引了注意力,那這次掏寶被出售,阿里著重發展阿里軟件、萬網、B2B,李東就看的極為透徹了。
這幾大業務,都是為了更好的將中小企業掌控在阿里手中。
一家企業,用的是阿里的軟件,網站搭建,域名提供,網上交易渠道,全部都是阿里的,那這家企業哪怕自認為可以不鳥阿里,實際上已經被阿里掌控。
當然,此刻的阿里還沒達到這個地步,可隨著時間推移,這都是遲早的事。
當企業對阿里產生了依賴性,其實就意味著離不開對方了,被阿里潛移默化地變成了阿里的附屬企業。
掌控了供應鏈源頭,京東這些平臺怎么和阿里爭?
哪怕在垂直銷售平臺領域,業績不比阿里差,實際上差距也很大。
后世,阿里的市值是京東的十倍,單一從銷售平臺來看,京東其實不比掏寶和天貓差。
而且京東還有自己的物流倉儲體系,比掏寶要更強。
阿里十倍于對方的市值,差距從何而來?
支付寶這些業務不算,阿里上市,螞蟻金融依舊是獨立的,并未并入阿里體系。
如果說京東的市值和掏寶、天貓等同,那剩下的9個京東差距,就在于阿里現在做的這些業務。
當然,還要加上后期做大的云計算業務。
所以馬昀說的培養更多電商平臺的話,其實不算吹牛。
聽李東這么說,坐在他身側的譚海英不由道:“李總,其實我們也可以做……”
李東擺擺手,笑道:“貪多嚼不爛,何況我們也沒時間和精力去做。
而且,我們和別的平臺不同。
阿里想控制供應鏈源頭,對別的平臺影響大,對我們沒有太多的影響。
他是將B2B單獨拆分出來來做,而遠方實際上已經將B2B業務融合到了現在的網購平臺上。
而且我們做的更多的還是將線下和線上體系融合,阿里現在做的也只是單一的網上供應鏈控制,對我們影響更是微乎其微。
他們要做,那是因為沒別的路可走。
而我們,自己的路都還沒走完,現在又要走別的路,沒太大的意義。
讓老馬去做,他有經驗,也有精力。
阿里從99年就開始為這個做準備,我們比不了。
不過沒關系,先把他養肥了,咱們再一點點割肉。
等他做強大了,遠方只會更強大,作為華夏零售領域最大的農場主,阿里也只是我們養的大肥豬。
想割肉的時候,那就去割一些。
當然,我說的是我,你們后期有沒有這個能耐去割肉,那得看你們的本事。
如果被阿里做大了,到時候阿里就會成為另一個大農場主。
我們強在前端,對方強在終端,誰強誰弱不好說。
到了那時候,他恐怕會覬覦前端平臺,而我們那時候也會想辦法開拓終端市場。
總而言之,不要覺得阿里這次出售掏寶就徹底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