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吧
是這個說法吧
所以你最先開口說出來的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英語里面第二個句子類型被叫做強調句型
而第一個那個語氣就很平常,沒有任何責怪的意思。
魯迅先生也有過這樣的描述哦
在祥林嫂里面的,他描述祥林嫂手中的那個碗的時候,是不是說,“那個碗,空的,缺了個邊角”啥啥啥的,姐姐這邊暫時查不到原句只能查到英文在國外看中文網也真的不是很方便,寶寶們自己查一下原句,大概是這個意思,就是先把那個要描述的東西寫出來,而后寫那個東西的特征,來強調她手中的那個碗破舊
如果說,她手中有一個空的缺了角的碗,是不是語氣就沒有那么強烈了
寶寶們對這個碗的印象也就沒有那么的深刻了,哇哦哦,原來是那么空那么的破舊,這樣的話對祥林嫂的處境也沒有沒有那樣的同情
這樣的說法方式算是一種引誘,定義為“誘導”。
簡單來說就是當你問出口這個問題的時候,里面潛伏了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并且已經向對方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想法
但是男主本身沒有責怪女主的意思嗚嗚嗚嗚男主真的好好啊,無條件包容女主啊,不管女主做了什么哪怕是殺了這個孩子不要,他都沒有說一句責怪的話的
為什么能證明這個時候男主沒有責怪女主而不是隱瞞了自己的真實情緒來故意誘導女主說話呢
因為在這個時候,男主其實目的就是灌醉了女主套些話,前面姐姐已經描述了男主的心態,就是想要用這一瓦罐甜酒釀灌醉女主,然后趁機套出來一些話的,所以按照道理來講男主這個時候為了防止女主撒謊,應該是直接直奔主題你對著孩子做了些什么,省的下面女主說不是我是其他,斷了她撒謊的后路直接逼問,但是男主沒有,而是給了女主自由的選擇與
還記不記得前面說,女主經常用小把戲騙男主,但是男主每次都能上鉤
什么
忘記了
行吧行吧前面埋伏的伏筆寶寶們都忘了
去前面翻翻看,好好翻翻看看前面女主被男主一刀刺穿肩膀的那個地方,那個地方女主心里想了,騙男主,每一次男主都能被她騙過去,那個地方,說明每一次男主問女主都是給了她很大的自由空間,并且如果女主不想說騙了他,他也就很尊重女主不再追問,只要女主不犯下什么滔天大錯,他一概不問不管云云,姐姐描述清楚男主對女主的態度了嗎
男主對女主幾乎就是毫無底線的縱容了。
對了寫到這里姐姐還想起來一個小細節,就是如果男主真的按照沒有說出口的那個問題問的話,女主會感覺到他語氣里的責怪意味并且很有可能會撒謊。
當然要是男主真的問的話也能問出來,畢竟孩子已經在他手里了,他都清楚了全部真相上一章里有些出來的,第一句話就說,原來耶律瑄云說的那些事情都是真的,寶寶們沒有看出來男主原來所有事情都知道了很正常,因為姐姐在這里還沒有完全寫出來這個謎題,不過寶寶們應該已經有些眉目了吧,所以女主撒不撒謊對他來將毫無意義。
他已經知道真相了,還需要女主親口告訴他么
他只是想知道女主對這個孩子到底是怎樣的態度,因為女主現在不想要肚中的孩子,他不知道為什么,就感覺到了或許是第一個孩子讓她產生了心理陰影畢竟,女主還想一直在隱瞞第一個孩子的事情。
所以他想趁著問問女主眼中第一個孩子的下落推測女主為什么這樣不想要孩子。
他已經知道了女主不要這個孩子了,但是他絲毫沒有任何責怪。
當然還有一個點,就是,男主問那孩子的結果的時候,女主說的是“我把那孩子殺死了。”
而不是“那孩子被我殺死了。”
這一個內容的兩種表達方式不同,代表了女主不同的心境。
前一個明顯就是自責,第二個就是她在責怪她自己。
因為男主問的問題是那孩子如何了。
正常的回答應該都是順著這孩子咋咋咋云云,畢竟女主已經被灌醉了,沒有反偵察能力,不會故意反偵察仍舊變換了語句,所以說那我把那孩子殺死了,很是責怪的。
沒有順著語氣說“那孩子被我殺死了”,說明她內心還是很責怪的啊,很責怪自己殺了這個孩子的
另外姐姐這一段時間挺忙的,沒有時間完全回復大家的留言,但是并不代表不看的,所以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留言的比如寶寶說看到最后一句話覺得好想笑,姐姐這邊就清楚了問題在哪里,就可以追加開一個小課堂,不然的話這個小課堂今天可就沒有了
所以多多留言啊,感覺姐姐那里寫的不好的可以直接說明,這樣的話姐姐既可以反思自己的問題,也可以將寶寶們的知識盲區補充一下
另外,下一章要開始女主大殺特殺的場景咯
女主大顯神威,大殺特殺哦
期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