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文商業局在爸、媽、韓大爺、田姨、馬叔、王叔等一大批老同志的帶領下,全體商業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是昔日近乎停滯不前的商業局,迅速發展壯大,展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人們都痛惜前十年白白度過,痛惜由于那個時期的人為破壞,各項事業都處于停滯不前,甚至倒退的危險邊緣。
人們醒悟了,如東方睡醒的雄獅,張開矯健的步伐,堅定地向前走去。
從當時僅有的一座百貨、煙酒合著的商店,擴展到四個百貨,煙酒分開的獨立的大商店。店容店貌煥然一新,商品琳瑯滿目,豐富多彩。店員都是剛走上工作崗位的上山下鄉回城知識青年,他們絕大多數都沒結婚,像父母他們剛來時的那樣,各個朝氣蓬勃,干勁十足。
父輩們帶領著這些年輕人一起工作,覺得自己又年輕了許多,每天早走晚歸的辛勤工作,為吉文商業的繁榮發展,奉獻他們的青春歲月。
他們白天在單位里忙,晚上回到家里,也非常熱鬧。不等做好飯,就有來串門的。左右鄰居單位同事,還有哥哥、表哥的朋友來來往往,客人不斷。若不是在原來磚房的西邊又加蓋了三十多平方米的板加泥的房子,這個僅有七十多平的磚房主屋,還真裝不下了。
來的次數最多的是田姨,其次是馬叔、馬嬸、和王叔、王嬸。他們兩家是跟著父
(本章未完,請翻頁)
親一起來到吉文工作的。爸爸讓王叔去學習糕點技術,讓馬叔去訥河,拉哈一帶購進蔬菜,調劑當地市場余缺,滿足老百姓的菜籃子。
那時候可不像現在,商品豐富,有錢什么都能買到。那時候是計劃經濟,國營商業獨家經營,根本就不允許個人經營什么水果、蔬菜、糧食等。所以商業局不進菜,老百姓只能吃自家園子里的小菜,或是白水就咸菜。因此,采購蔬菜的工作十分重要。
馬嬸和王嬸都是家庭婦女,各家都有四個孩子。馬嬸家的大一點,老大小軍跟我同歲,也常常上我家來玩。我常去馬嬸家和小軍、小霞玩,王嬸家的孩子小一點,大的剛十二歲,他們家負擔更重一些。
幫我們搬家的張巖、羅保安也經常來我家串門。張巖二十多年,在商業局做勤雜員,每天跑跑顛顛幫父親在公司做很多事。羅保安跟哥哥是好哥們,他家住在我家斜對門,當時,哥哥和田姨家的老大建安,羅保安,都在知青點工作,成天的形影不離。
我們家比在甘河的時候熱鬧多了。我在學校的處境也改善多了。學習名列前茅,還擔任了班干部,與王俊嶺。杜貴民等同學,共同商量班級里的大小事情,心里非常充實,精神很快樂。
五四青年節到了,我們班干部商量爬防火樓山,分成五個小組,每組十人,看誰先把紅旗插到防火樓的頂上。啊,這對我來說真是一件高興的事。每天都看著防火樓山,卻一次也沒爬上去過,心想,這回一定要爬到防火樓的鐵架子上去看看。
防火樓山在當地是最高的一座山,站在山頂的防火樓上,可以瞭望四周的群山有沒有火情。是吉文林業局專為春秋兩季森林防火期而建造的。所以,人們習慣地叫它“防火樓”山。
五月的興安嶺,風和日麗,空氣甜滋滋的。小草吐綠了,山上的樹木也露出了新葉。
我們來到山的腳下按事先分成的小組分好隊,分幾條上山的路線,規定同一時間往上攀登。
我和莊勇分成一組,他舉著小紅旗跑在最前頭,我們一路小跑跟在其后,同學們爬的速度都很快,不一會就爬上第一個山頭,再往上還有兩個山頭,才能到達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