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您這樣有工作能力的人,學校為什么不重用?”大伙都不解地問。
“人際關系復雜呀。你們都是有社會經驗的學生,這點道理還不懂嗎?自古以來,人與人之間,為了權力、地位等問題,相互拼殺,爭名奪利,現在也不例外。社會正常現象。”
“李老師,像你這樣的好老師真不該受排擠。”
李老師笑著說:“這不是該不該的事。這是人際關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有能力的人,不一
(本章未完,請翻頁)
定人際關系就好,而人緣好的人不一定都有水平。這就是現實社會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我們議論著,有些單位里的領導,連封信都寫不好,字寫得歪歪扭扭的,可人家就會走上層路線,就能當官。而有文化會管理的人就是上不去,不給重用。想起來,就讓我們這些學生生氣。
要是這樣推理,我們這些人學成回去,也不一定給重用。我們掌握的是先進的商業管理知識,不會溜須拍馬,請客送禮,當官的認錢不認知識,自然不會提拔重用我們。想到這,大家的心里頭都涼嗖嗖的,說話聲也不高了。
此事過去許多年了,我們商校的同學回到原單位后,真正給提拔重用的很少,大部分都轉行了,或者像我這樣,做個普通職工。這其中非是我們學的知識不切合實際,而是一些掌權人認錢不認人,寧可提拔一個什么也不會的新手,也不肯提拔一個有知識、閱歷比他多的學校畢業生,和他自己平起平坐,時刻受到權力的威脅。
我在后來聽到一句順口溜,是這樣說的:
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橫批是:不服不行。
這種權利的自我保護意識,極大地抑制了一些掌握先進技術人員的積極性。雖然黨中央一再強調: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發揮知識分子的工作積極性。可真正落實到實處,竟是雷聲大,雨點少。層層阻力,層層關系網,請客送禮風氣盛行,代替了正常的選拔人才的組織程序。由此給一個企業,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造成很大的損失。
值得慶幸的事,黨中央又提出科教興國的戰略主張,對今后充分調動知識分子的工作積極性,開辟了一條廣闊的前景。
李老師見我們都蔫了不說話了,就安慰我們說:“這個世界上,還是好人多,壞人少。受委屈也只是暫時的,領導也不會都是沒水平的。還有伯樂相馬的時候。大伙別灰心。前途是光明的,道路上曲折的。要經得住考驗。”
聽李老師的一席話,我從中學到許多知識,受到很大啟迪。正所謂
大腹能容,容盡天下難容之事,
慈面常笑,笑盡天下可笑之人。
但要做到詩中所要求的那樣,還需要刻骨銘心的磨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