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葬不可。不但法事做足,還得像對待祖宗一樣修好墓穴,裝在棺材里下葬,以示送回陰間,然后立上一塊無字碑。
據說這種墓又叫做“還陰墓”、“魘鎮墓”,與厭勝同義,意思是以詛咒來鎮壓某人或某物。魘鎮墓必須選在荒郊野外的惡風水,否則即使下了葬,這家人也一定會雞犬不寧,輕則晦氣纏身,重則子孫絕后。
魏明聽完哭笑不得。類似的習俗,他在程教授口中也聽過,都是這些學院派考古學家當做笑料來講的東西。所謂的石老爺,學名一般叫做“突厥石人”或者“草原石人”,是一種廣泛存在于草原民族中的陪葬品,其作用類似于墓碑和石像生。
嚴格來說,這東西遠在突厥民族出現之前就有了,源頭已不可考,只不過因為突厥人用的最廣泛而得名。
而先秦時代,陜西、山西一帶居住著諸多半耕半牧的戎狄,這些戎狄與后世的草原民族有千絲萬縷關系,自然也就在地里遺留了許多石人。
他又跟老馬解釋一番,說這個東西是古代游牧民的石像,是文物,不是什么惡鬼。
老馬連連搖頭:“后生哩,我文化程度么你高,但他就算是古代人,就算是韃子,總還是兩個眼睛一個鼻子一個嘴哩?”他又指著石人的臉道:“你看清楚這個臉了么?它就一只眼,這個是人的臉么?這么個東西是鬼哩!”
先前石人臉被泥給糊住了,魏明又有點近視,就沒太看真切。聽老馬這么一說,又走上去仔細看了一眼,心頭一凜,才突然明白自己確實是先入為主了。
首先,這個石像無論是大小還是比例,都完全與真人一樣。其衣著姿態,也都是栩栩如生。而所謂的突厥石人或者說草原石人,因為限于生產力,其雕工極粗糙,絕對沒有達到這種水準。要從工藝上判斷,這至少也得是唐宋甚至明清的東西了。
其次,這石人不僅沒有頭發和頭冠,而且還只有一只眼——不是兩只眼睛里少刻了一只,而是就只有額頭正中的一只大眼,而原本應該對應人眼的地方卻緊緊閉著,只能看到一條縫。連同著整個五官都被壓抑變形,顯得格外猙獰。
而額頭上的那只眼睛,不僅大出奇,內中沒有眼球,只塞著一團泥土,結著一層青苔似的東西。突厥石人都是仿照正常人雕刻,哪有把人刻成這樣的?
或者說,這刻的壓根就不是人?
老馬好像也想到了什么,狐疑著說:“后生,我記得你是學考古的哩?你說,這個東西,它是不是什么大墓的石像生哩?”
古人陵寢神道兩側一般都會立一些神獸、武士之類的石像,又名石翁仲,這一般是帝王級別大墓才有的待遇。難道這附近有帝王墓?想到這,他趕忙從旁邊打了一桶水,把這個石人身上的泥沖掉,果然在這石像身上找到了類似鎧甲的特征。
石像生這東西,魏明在大學實踐時看過不少。但這鎧甲的樣式也不是石像生上常見的山文甲,魏明也認不出來,只覺得古樸原始,并不像是金屬甲。
再說,他雖然不懂風水,卻也能看得出這里山勢陡峭,地勢復雜。就算有地宮,附近也壓根沒有能建什么神道、寢殿之類的地方。
“后生,你說咱們這往地里頭挖,能不能挖出幾個寶貝哩?”老馬一臉神秘兮兮,眼神閃爍,顯然是動了賊心。
“你想盜墓?”
老馬忙擺擺手,狡獪一笑:“么有么有!你可別亂說哩。我就是覺得,這有石像生的墓,那肯定就是以前有過陵寢的,不光是地宮,這面上也是有寶貝的哩!咱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