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條甬道與墓門基本同樣寬高,地勢平緩,腳下是濕潤的泥土,坑坑洼洼,不太好走,彌漫著陳腐潮濕的腥臭味。中間偏兩側的方向依稀可見一些殘留的槽孔,應該是以前放支撐柱的地方,頂上可以看見一些石板似的東西。甬道兩側都是修整過的天然巖壁,墻上隱約能看見壁畫和符刻,但大都破碎模糊,不知到底是被人為破壞,還是因為自然風化,能感覺畫風粗野豪放。
土耗子們打頭走在前面,魏明也跟著他們一塊,他也被當做是土耗子的一員。保鏢們跟著阿凱在后面壓陣,像眾星拱月一般保衛著核心里的黃大師、陳總和那個秘書靜雯。
魏明完全沒想到,這個文弱小姑娘居然也跟著一起下了墓。他一問楊哥才知道,靜雯這人是阿凱給陳總找來做筆記的,陳總連上廁所都要帶著她。
而她除了手里那一本黑色封皮的筆記本,也什么東西都沒帶。每當陳總說話時,她就忙著記;陳總不說話時,她也就著頭燈在上面修改潤色,旁邊的事一概充耳不聞。
楊哥這頭一邊走,一邊跟說起這甬道的來頭門路。他說,這甬道多半是用一個天然山洞修整出來的,墓室可能是在山洞深處的某個地方。
其實這種情況非常常見,像是著名的滿城漢墓就是這種構造。好處自然不用說,是省時省力,壞處是這種山體里一般會有很多巖縫和地下河,里面的濕度往往會很大,墓中存放的棺槨、尸體和陪葬品都很容易壞。
不過,楊哥也說,這支撐柱上面撐著的石板后頭,應該不是直接貼著巖石山體,而是抹了一層石灰泥漿之類的防水層。他一邊說,一邊感慨著這個工程量,說這種鑿山為陵的墓葬,他只在漢唐的皇帝墓里見到過,真不知道這個商朝巫師到底是什么來頭。
楊哥那頭一邊說,魏明這邊忙著辨認甬道墻面上的壁畫痕跡。壁畫的筆觸原始古樸,風格很像阿爾泰山一帶古代游牧民族留下的巖畫,畫的多是動物和一些類似骷髏的人臉。這些人臉的額頭上,似乎有些線條蜷曲的奇怪紋路,不過都被侵蝕的厲害,看不清楚究竟。
繼續往里走,甬道的路面開始變得土石夾雜,時不時還會踩到一些奇怪的東西。老馬一直低著頭忙著看地上有沒有寶貝,結果看見地上到處都是一些車轍、馬蹄之類,有些失望,便問魏明:“后生哩,你看這個墓里頭怎么有這么多車馬痕跡?”
魏明說,這多半是陪葬的車馬留下來的,先秦時期的君主尤其
(本章未完,請翻頁)
喜歡以車馬殉葬。不過他話剛一說完,自己也覺得有些奇怪。
先不說車馬一般在主墓室附近單獨挖一個殉葬坑,不應該在甬道中留下這么多的痕跡,而且這地上的車轍痕跡雜亂至極,以至于道路損壞極其嚴重,單以此推斷,車馬的數量恐怕非常驚人,至少不下一百輛。
一百輛馬車陪葬,這是什么概念?別說是商代的一個所謂大巫,后世一統六合的秦始皇都未必有這個待遇。魏明又回頭打量了一眼,仔細看著地上那些密集的車馬痕跡,總覺得好像哪里不對勁。
他們就這么一路走著走著,走了大概幾十米時,前頭趙老驢忽然停住了,說是前面的地上有什么東西。眾人都擠過去看看,才發現原來都是一些零零散散的陶器碎片,大部分都已經變成了碎片,幾乎沒有完整的。
一看到這個,大家都失望不已。只有魏明視若珍寶,讓老馬幫他打手電,檢視著地上的陶器碎片。老馬問他看出啥名堂沒有,他說,從質地和工藝上看,這都是一種彩紋陶器的碎片,表面繪制著的這些線條。和之前在甬道墻壁上見到的那些破碎蜷曲的線條,應該是同一類畫風。
他繼續在里面翻找,終于看到了一些比較完整的大塊碎片。一個有點類似漩渦的形狀忽然乍現腦中,他又仔細對比了一下,頓時明白了這些東西的來頭。
陳總見魏明望著陶器碎片發呆,也停下來問他看出了什么。魏明指著這些碎片上的紋路,說這些陶器上的紋路‘鬼渦陶紋’,只在李家崖文化的遺址里有少量發現,在國內極其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