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說道:“即使在鄉試上,也能得中,想不到殿下之才學已到如此地步,看來真是天資非凡,不愧是帝皇貴胄。”
趙元休說:“此文是小王絞盡腦汁嘔心瀝血所作,或許已合八股文之道,但小王仍嫌短小,日后學問增長后或許闡述的更加透徹。”
畢士安搖搖頭道:“文章不在于字數多少,在于說理是否鞭辟入里,殿下此文說理舉例都無可挑剔,結論得出使人信服,這一篇文章我待拿回家里好好欣賞。”
趙元休不好意思地回道:“多謝先生謬贊了!”
畢士安道:“即使我當年鄉試上四書一題都沒有殿下作的好,以殿下之天賦,假以時日,我將教不了了,哈哈。”
趙元休回道:“先生少時便已得中進士,如今二十載過去,學問自然水漲船高,不必謙辭也!”
畢士安打量著趙元休,心想:此子天性聰穎至此,讀書事對他來說輕而易舉,只可惜是王爺身份,憑他對儒家思想的領悟,如果將來當上官家,那大宋的文治將何其燦爛。聽說大皇子也是深諳儒學,只不知到了韓王殿下這種程度了嗎?若是韓王殿下繼位,大宋將營造出何等璀璨的儒學風氣,那是我等讀書人幾輩子都趕不上的盛世了。
說著,畢士安向趙元休深深一鞠躬,嚇的趙元休不知所謂,忙道:“先生,這是怎么了?”
畢士安說道:“我有一私心,不知殿下允準否?”
趙元休回道:“但說無妨。”
畢士安道:“今大宋雖重視儒學,每年增加進士名額,但是官家對于讀書人的儒家思想并未真正放在心上,懇求殿下向官家建言,在大宋多建幾座書院,弘揚儒學經義,使我大宋子民皆能得到教化,于民于君都是社稷之福。臣位卑言輕,不敢上書官家,殿下乃親王,想來官家會聽進去一二。”
趙元休撓撓頭,這個主意不錯,要是全民皆習儒學經典,那于民教化文風鼎盛將是功德無量之事,但是他心里清楚,趙光義礙于太祖朝的規定不好大肆傳揚儒學,即使自己建言,趙光義也未必改變主意。
唯有一法,就是將來自己繼位,可以伸展平生所學,改變大宋有些龐雜而不專一的治國理念。可是眼下他無法和畢士安說到這些,只能到時機成熟,他能一言九鼎的時候再說吧。
趙元休寬慰道:“先生愛民為國之心確屬難得,但眼下小王也無多大權力,父皇對我一直都是放任的態度,沒有把心思放在我身上,如果先生著急此事,那請先生和大殿下楚王說說,或許父皇會聽進去他的話。”
須知這幾年,太宗經常下旨修繕佛家寺院,朝廷還專門置譯經院,后改名為傳法院,隸屬鴻臚寺,掌佛經翻譯。而趙光義和道教的淵源更深。
趙光義繼位后,宣稱得到上天的神諭登基。道士張守真自稱得到天上北極四圣之一的黑煞將軍附體,有預測未來的能力。北極四圣是四御之一的北極紫薇大帝座下的四大輔助神。張守真道士進行了一番儀式,把黑煞將軍的神諭告訴大家:“上天選中的繼位君主是趙光義”。所以趙光義心里把道教和佛教看的比儒家更為重要,道教的道場和佛家寺院要是破舊頹敗,趙光義都會下旨修繕,但是在辦儒家書院這件事上,顯得興趣不大。
對于趙元休來說,他明白道教和佛教雖然重要,但只是顧及到普通百姓的信仰,雖可以發展,但是宋朝的主流應該還是儒家,他想著自己繼位后,定要改變現在這種局面,讓越來越多的百姓接受圣人教化,如此大宋朝將更加繁盛、國祚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