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士安感動地說道:“殿下向學之心倒真是天地可鑒,那好吧,算是我做個弊,就以‘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為題,給殿下一個月時間考慮,一個月后我來評定成績。”
趙元休一副信心滿滿的樣子,倒不是說他就會做八股文,而是他前世里對于八股文有過一番研究,八股文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個部分組成。趙元休前世里文章寫得還可以,經常被當做范文傳閱,他想如今只不過就用這種格式來寫篇闡述符合儒家思想的文章而已。對此,他有信心。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出自《論語·顏淵》,這是魯哀公問有若的一篇文章,魯哀公覺得災年饑荒,費用不夠,問政于有若,有若最后回答:“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趙元休思考了幾日,覺得破題應該為“民自富于下,君自富于上。”
承題為“蓋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豈有獨貧之理哉?”
起講為:“蓋謂:公之加賦,以用之不足也;欲足其用,盍先足其民乎?誠能百畝而徹,恒存節用愛人之心;什一而征,不為厲民自養之計,則民力所出,不困于征求;民財所有,不盡于聚斂。”
起第一股為:“門閭之內,乃積乃倉,而所謂仰事俯有者,無憂矣。”
起第二股為:“里野之間,如茨如粱,而所謂養生送死者,無憾矣。”
中第一股為:“吾知藏諸門閭者,君皆得而有之,不必歸之府庫,而后為吾財也。”
中第二股為:“蓄諸田野者,君皆得而用之,不必積之倉廩,而后為吾有也。”
中第三股為:“取之無窮,何憂乎有求而不得?”
中第四股為:“用之不竭,何患乎有事而無備?”
后第一股為:“犧牲粢盛,足以為祭祀之供;玉帛筐筐,足以資朝聘之費。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給之也,其孰與不足乎?”
后第二股為:“車馬器械,足以備征伐之用,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應之也,又孰與不足乎?”
束股為:“吁,徹法之立,本以為民,而國用之足,乃由于此,何必加賦以求富哉!”(此乃參考王鰲之文,非本人作。)
待到下月初八,畢士安來到王府,趙元休把做好的八股文交給畢士安一看,畢士安大呼快哉!此文深合儒家藏富于民的大道,和《論語》里闡述的思想貼合地天衣無縫,實在是一篇曠世杰作。
畢士安說道:“殿下此文若在院試上,當為案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