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放肆!這是縱虎歸山,你知道嗎?如果楊重真的反了,你讓楊燭明去定北城接管征北軍,無異于將我朝江山拱手送人!”
“兒臣相信楊家,他們絕不會做此通敵叛國之舉。”
“你相信,你拿什么相信?”
“兒臣以項上人頭擔保,若楊家謀反,兒臣同罪。”
晏平帝一窒。陸文安說道:“晉王說的哪里話,你是圣上的兒子,怎么可能與楊家同罪?這監斬之事,臣以為還是早些下旨為好,免得多生事端。”
晏平帝點點頭,說道:“高士和,擬旨。”
剛寫好的圣旨上面,墨跡還未干透,殿外又傳來一聲急報,負責傳達事務的內侍疾步走向高士和,手里捧著密封完好的竹筒。
這是八百里加急專用的工具,高士和不敢怠慢,放下手中剛擬好的圣旨,打開后,將里面的信封呈給晏平帝。
晏平帝早已等的有些不耐煩了,接過信封,急忙打開。下一刻瞬間面色巨變,良久才驚懼地說道:“傳給他們看看。”
陸文安看過之后,同樣面色難看。
“眾卿,如之奈何啊?”
正如李晙所料,糧草之事不過是個圈套。陸通不熟悉與也落部的作戰,被也呼先一個誘餌騙出了城。算上逃回來的士兵,如今晉陽城只余下二十多萬兵力,還有三十多萬大軍在城外被分割包圍失散,不知詳細情況。
縉云國最重要的軍事力量便是四征軍,虎賁軍是征東軍改編而成,常備力量三十萬。晏平帝命陸通出發時所帶的二十萬軍隊,其中是包括了抽調的其他征軍、預備軍和地方軍的。可以說,這已經是在保證國內其他地方安穩的前提下所能拿出的最強陣容了。
三十多萬人,若是全被也落部吃下,那不僅僅意味著是三十多萬條人命,更重要的是軍隊的士氣,國家的命運。這是足以動搖國本的大事。若是東邊唳云國趁火打劫,那么……
“父皇,兒臣請戰。”
在李晙說出這句話之后,滿朝文武再無一人阻攔。因為他們心里都明白,當此之時,能夠力挽狂瀾者只有曾經的虎賁軍統帥,晉王李晙。
在國破家亡的巨大壓力下,晏平帝已經顧不上排擠李晙了,他連連說道:“好好好,高士和,快擬旨。”
“兒臣還有一事,請父皇準奏。”
“你說。”
“兒臣想要駙馬楊燭明。”
晏平帝眉頭一皺,但考慮到當前局勢,不得不點頭道:“好,隨你。”
“多謝父皇。”
高士和剛擬好出征的圣旨,還未蓋上大印,相同的一幕再次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