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燭明出城后不久便遇到了護送他祖父太尉楊震天靈柩回京的衛隊,時間緊迫,來不及兒女情長,楊燭明便恭恭敬敬地向棺木磕了三個頭,目送扶柩的人員遠去,才上馬繼續趕路。
一路上,楊燭明也在注意著沿途郡縣的蹊蹺之處。也落部十萬大軍越境圍城,這沿途經過的地方總不會一點兒風聲都聽不到吧?
然而,直到他抵達同州時,他才隱隱明白這一切是為什么了。
同州太守劉大福,算是陸相的一個遠房表兄弟。酷愛游玩,于仕途無甚興趣,但得自于祖輩的蔭蔽,混了個太守的位置。
雖然當上了太守,但劉大福并不開心,因為做太守每天都有一大堆的公務等著他去處理,而他并不是這塊料。想辭官,可陸相不同意。
不過雖然被拘于這個位置,但劉大福游玩的心情并沒有受到影響。他常常放下如山的公務,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城內城外已經布滿了他的腳步。最遠的時候,他曾經提前半年離開同州去京城述職,在被吏部褒獎一通后便又繞遠路回到了自己的轄地。
太守做的太風流,以至于遇到事情的時候毫無主見。
劉大福原本以為他這一生便就這樣了,想著過幾年年紀到了便上書致仕,拿著朝廷給的津貼光明正大的四處游玩。結果卻遇到了楊太尉那件事。
其實他也不是很明白到底發生了什么,師爺跟他說楊太尉是舊疾復發,他也就信了,根據楊太尉囈語時說的只言片語,讓師爺草擬了一份奏折。再找個大夫給楊太尉瞧瞧,他的任務也就結束了。偶爾上面派人來詢問經過,他就讓師爺代他回答,倒也算不得什么。晦氣的是這楊太尉竟然死在了他的官邸,在師爺的操持下,當日便入棺收斂了。將棺木運出府衙,他徹底松了一口氣,也不管這后續的事情要怎么處理。
還好,雖然這太守不靠譜,但師爺還是很有經驗的,將事情處理的井井有條。
然而這快活日子還沒過多久,這楊太尉的孫子竟然也來到了這里。劉大福笑得都快哭出來了,他說道:“楊駙馬遠道而來,辛苦了,不妨入內休息,也讓下官盡盡地主之誼,好生招待一番。”
此時天色已晚,不是投宿驛站便是露宿野外,因此,楊燭明沒有推辭。
劉大福雖然不是很高興,但該有的接待流程,師爺都已經替他準備好了,他就露個面。席間楊燭明問起了也落部大軍過境的事情,劉大福斬釘截鐵地回答說:“絕無此事。下官一直住在府衙,若有軍隊過境,自然知曉。你說是吧,師爺?”
畢竟十萬大軍過境,就算繞道山林,也不會一點痕跡都沒有。
師爺面露猶豫道:“其實前段時日,好像聽到了一些馬蹄聲,但很快就消失了,所以小人也不知這是不是有軍隊過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