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搞事,那就索性鬧得大一些,參與的人多了才有可能法不責眾,打的上面膽寒了才有可能達成夙愿。
這近百人互毆的場面還是相當震撼的,很多倒霉的大臣被卷進去,無辜地被揍了好幾拳。朝堂上一片人仰馬翻,混亂不堪。
晏平帝怒道:“住手,都給朕住手!”
但是如此混亂的場面,根本就沒有人聽他的。
太子擋在他前面,說道:“父皇,殿內情況不明,父皇還是暫避為妙。”
晏平帝站起身,但還是有些不甘心,命令道:“李晙,人是你帶來的,叫他們住手。”
李晙在一旁瞧的熱鬧,轉過頭哭喪著臉,說道:“父皇,將士們熱血上涌,勸是勸不住的,兒臣想討一道旨意。”
“什么?”
“請準許兒臣將他們都就地處決,這樣方可鎮住人心。”
“將他們都就地處決?你,你說的什么混賬話?”晏平帝被李晙氣得不輕。
這些人都是軍中的中流砥柱,一旦在朝堂上被戮,傳回軍中必然會引起士兵嘩變。而且,這些人都是軍隊的頂梁柱,他們死了,軍隊戰斗力必然大為削減。晏平帝腦袋還不昏,自然知道這其中的利弊得失。
“那這樣兒臣也沒有什么好的辦法。”
太子非常懂李晙的未竟之言,他說道:“父皇,此次騷亂皆是因楊燭明而起,私自出征雖是大過,但畢竟是他打開了與也落部僵持的局面,論功行賞,他也是排第一的。況且楊重被殺,軍中有怨氣,長此以往于國無利。這死去的木公臣如何能與活著的征北軍相比?父皇一向英明,當知取舍。”
“是啊,父皇,當務之急還是先平息將士們的怒氣吧。”
晏平帝眉頭緊蹙,好半晌才松口道:“就這么著吧。”
李晙鎮定道:“兒臣領旨。”
在即將要經過朱乞顏身邊時,李晙忽然腳下一滑,將正觀察敵情的朱乞顏直接踹了出去,那身影從空中掠過,直接飛到楊燭明的方向。楊燭明本就在向他這個方向殺來,見狀一把抓住身邊禁衛軍中郎將王琦持刀的手臂,往前一送,正好刺中飛奔而來的朱乞顏胸膛。
王琦見狀,嚇得趕忙松掉了手中的長刀,楊燭明也是長出了一口惡氣。
此時李晙才從地上爬起來,著急忙慌地趕到他們面前,看到朱乞顏似乎還未斷氣,李晙將刀又刺了幾分,待朱乞顏斷氣才將刀拔了出來。李晙做的沒有多隱蔽,但是王琦抽抽嘴角當做沒看到,其他的士兵更不敢惹禍上身了。
李晙心滿意足地喊道:“住手,都給我住手。”